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 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邹海贵, 谭雅佳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1
[摘要](0) [PDF 1538KB](0)
摘要: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支撑。人的现代化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体现。马克思坚持唯物史观,做到批判的运动与批判的形式相统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神秘形式”辩证法进行批判,摒弃“绝对理念”的逻辑基础,确立现实性原则;扬弃“自我意识”的主体性,确立活动性原则;克服非历史化批判,确立历史性原则,赋予辩证法真正“合理形态”,从现实的意义上实现了对“神秘形式”辩证法的超越,对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启示。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展示了批判和革命的本质,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引:在人与自身关系的统一中,促进人的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中,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在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中,构建新型现代性社会关系,构筑民主、法治、平等、正义、开放的现代性价值理念。
青年马克思的地租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马寒, 王琦
2025, 26(3): 10-18.   doi: 10.12186/2025.03.002
[摘要](0) [PDF 1359KB](0)
摘要:
地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古典政治经济学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仅将地租视为与“资本及其利润”“劳动报酬”相并行的商品生产的组成要素,忽视了地租作为“积蓄的劳动”的资本本质及其产生的私有制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青年马克思将地租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来考察,运用批判与建构结合的论证范式,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租是自然力竞争和人力竞争相互作用结果的观点,力求借助地租等经济范畴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从而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旨归,为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等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陈建兵, 胡江南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摘要](0) [PDF 1429KB](0)
摘要:
政党自觉创新理论的内在主体意识,是政党持续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源泉与必要条件保障。1935—1948年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社会转型的复杂历史条件下和特殊环境中,以高度自觉的责任主体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的内容结合、形式转化、运用展开,系统推进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其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政党建设、理论创造等多维度政治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化中国”的有机统一,最终完成对全党精神气质、思维特征、意志品格、行动模式的有力革新,同时实现对中国人民、民族命运、革命进程和国家面貌的整体改造,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力量主导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实践历程,对新征程上全党坚持自信自立、深化“两个结合”、统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中州·中原·中部
嵩阳书院与儒家文化精神的重构、 传播及其当代启示
吕晓洁
2025, 26(3): 29-35,83.   doi: 10.12186/2025.03.004
[摘要](0) [PDF 1478KB](0)
摘要:
嵩阳书院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机构,也是儒家文化场域中的重要节点,对儒家文化的创新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嵩阳书院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既延续了儒家经典的教育传统,又对儒学内容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为儒家文化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特别是在宋代,嵩阳书院为理学先驱提供了学术创新的舞台,推动了儒家道德伦理内涵的革新,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嵩阳书院不仅是儒家文化精神的重构场所,更是其传播的重要平台。嵩阳书院通过知名学者讲学、求学者的流动与办学授徒、书籍刊印与流通等方式,成为理学的重要传播中心,推动了儒家文化精神的社会化。嵩阳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重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其学术环境、教育理念、文化传承方式、道德价值观塑造等均为当代社会文化创新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价值重塑、开放性的多元文化交流,以及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
民国张钫与“家长式”慈善
宋谦
2025, 26(3): 36-46.   doi: 10.12186/2025.03.005
[摘要](0) [PDF 1432KB](0)
摘要:
张钫的一生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从辛亥革命开始到解放战争起义止,他参与了近代中国许多重要的军政活动,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时代变迁。与此同时,他始终关心袍泽,热心桑梓。在豫期间为河南受灾民众奔走疾呼,办理赈务;在外任职期间利用自身影响力为逃难豫民提供庇佑,实施救济,被河南同乡称为“老家长”。通过梳理他的慈善活动,其“家长式”慈善意涵中包括明显的地域性观念、广泛的私人关系网络和官方力量的介入三方面主要特征。张钫的慈善活动为解读近代河南慈善事业提供了独特视角。
数字要素赋能中部地区崛起的 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徐维, 刘洁
2025, 26(3): 47-54.   doi: 10.12186/2025.03.006
[摘要](0) [PDF 1350KB](0)
摘要:
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近年来,中部地区发展站在了更高起点上,但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低、数字政府治理乏力和数字人才生态失衡等现实困境和挑战。从数字要素赋能的内在逻辑来看,数字设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数字技术能够激发产业升级活力,数字治理势必提升政府效能,数字人才能够开辟创新开放新格局。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应建立“新基建+场景”双轮驱动机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化区域治理与数字协同,改善人才集聚生态。
政治学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崔会敏, 胡嘉慧
2025, 26(3): 55-61.   doi: 10.12186/2025.03.007
[摘要](0) [PDF 1337KB](0)
摘要: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立足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四个自我”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源自对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经验总结,同时也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完善这一制度规范体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需要。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从立规、执规、督规等多维度入手,进一步提高立规质量、强化制度执行以及增强监督实效。
略论新时代党员权利的正确行使
傅思明, 王逍静
2025, 26(3): 62-74.   doi: 10.12186/2025.03.008
[摘要](0) [PDF 1385KB](0)
摘要:
党的二十大强调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党员权利保障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的生机活力源于党员正确行使党内权利。2020年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从三个方面保障党员权利的正确行使。正确理解权利的内涵是保证党员正确行使权利的基础,党员不仅要理解各项权利的具体内容,还要掌握各项权利的具体行使方式。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员必须正确认识党员义务与党员权利的辩证关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义务在先。严明边界是保证党员正确行使权利的前提,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各项权利。
经济与管理·数字经济专题
异质性特征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王岩, 王亚迪
2025, 26(3): 75-83.   doi: 10.12186/2025.03.009
[摘要](0) [PDF 1401KB](0)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金融业务,拓展了金融业务的深度与广度,并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42家商业银行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异质性特征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2)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效应存在维度、地域、股权结构等异质性特征。因此,在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应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完成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DeepSeek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作用机理、现实障碍与实践进路
郭佳楠
2025, 26(3): 84-93.   doi: 10.12186/2025.03.010
[摘要](0) [PDF 1371KB](0)
摘要: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赖于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转型,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为农业生产、管理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动能。DeepSeek能够以其快捷性、智能性和外部性等特点,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要素价值,赋能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智能化升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在农业领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的核心动力。当前DeepSeek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小规模农户占比大且效率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障碍。应不断完善DeepSeek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智能化体系,培育农业智能化专业人才,提升农民智能化应用素养,加强农业各主体的利益联结与协同创新,提高农民的智能要素收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 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邹娜, 张西通
2025, 26(3): 94-102.   doi: 10.12186/2025.03.011
[摘要](0) [PDF 1353KB](0)
摘要:
低空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高质量教育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搭建基础平台;高水平科技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高素质人才可为低空经济发展夯实智力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可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当前,教育、科技和人才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层面仍存在一些困境:学科设置脱节,教育体系不完善;技术投入不足,创新研发未突破;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来源单一。政府应牵头高校、科研机构和低空经济企业,以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三位一体”战略机遇,优化专业学科设置,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技术创新突破,打造多元应用场景;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融合发展,发挥协同聚合效应,从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维度着力探索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法学
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应对
王玉珏, 朱刚
2025, 26(3): 103-110.   doi: 10.12186/2025.03.012
[摘要](0) [PDF 1345KB](0)
摘要:
依托大数据技术,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已经进入智能化深度使用阶段,法益侵害性愈加严重,刑法对其采取的“外围式”立法策略和附随式打击模式存在规制空白,无法涵盖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鉴于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前置法规制不力的窘境和法秩序统一性的要求,将该行为入罪刻不容缓。具体而言,可通过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新增一款为第四款的方式,对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予以规制,并为该行为设置与其法益侵害性相当的法定刑,明确知情同意和合理使用作为违法阻却事由,从而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网,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
关于规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