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政治传播与公众情感表达探析

张爱军 方凯

引用本文: 张爱军, 方凯.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政治传播与公众情感表达探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1(1): 83-88. doi: 10.12186/2020.01.011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政治传播与公众情感表达探析

    作者简介: 张爱军(1962-),男,辽宁省大连市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政治传播;方凯(1987-),女,山东省潍坊市人,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政治传播。;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ZZ017)

  • 中图分类号: D08;G20

Analysis on network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emotion express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Received Date: 2019-03-06

    CLC number: D08;G20

  • 摘要: 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信息传播逐渐依赖于互联网的延伸,这使政治信息的网络传播成为当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政治传播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正确的政治传播对于增强政治认同感、维护政治文化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网络舆论场中的话语表达和舆论走向与公众的情感倾向存在相关性,而公众情感因其抽象性、内隐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或难以做出分析。基于政治传播与公众情感相关性的研究视角,研究认为,适用于当下网络环境的情感表达引导路径为:建立理性自律的教育机制,建立适应现代网络政治传播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适应网络政治传播的公平正义体系,重视首因效应。
    1. [1]

      荆学民.关于政治传播内容的理论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6(3):109.

    2. [2]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260.

    3. [3]

      张爱军.论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J].行政论坛,2016(5):8.

    4. [4]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严雪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1.

    5. [5]

      休谟.人性论[M].贾广来,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198.

    6. [6]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7. [7]

      上官酒瑞.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认识论分析[J].求实,2018(6):36.

    1. [1]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2. [2]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138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9-03-0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政治传播与公众情感表达探析

    作者简介:张爱军(1962-),男,辽宁省大连市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政治传播;方凯(1987-),女,山东省潍坊市人,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政治传播。
  •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ZZ017)

摘要: 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信息传播逐渐依赖于互联网的延伸,这使政治信息的网络传播成为当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政治传播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正确的政治传播对于增强政治认同感、维护政治文化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网络舆论场中的话语表达和舆论走向与公众的情感倾向存在相关性,而公众情感因其抽象性、内隐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或难以做出分析。基于政治传播与公众情感相关性的研究视角,研究认为,适用于当下网络环境的情感表达引导路径为:建立理性自律的教育机制,建立适应现代网络政治传播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适应网络政治传播的公平正义体系,重视首因效应。


参考文献 (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