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责的困境及其消解机制探析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of network accountability and its resolution mechanism
-
摘要: 近年来,网络问责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躲猫猫”“70码”“平安经”等新的政治意象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问责标签,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语境之外以独特的演进逻辑和运行机制,特立独行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表现出了较高的问责效率和政治价值。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问责方式,网络问责也面临着问责信息失衡、问责主体群体极化、网络政治谣言干扰、权利保障与权利救济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网络问责所呈现出的价值和优势,给网络问责在政策层面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应通过建立网络问责与行政问责的对接机制、完善权利保障与救济机制、优化网络问责的激励机制、规范网民的问责行为等途径,推动网络问责的健康有序发展。
-
-
[1]
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湖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
-
[2]
波普.制约腐败:构建国家廉政体系[M].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177.
-
[3]
托夫勒.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M].刘炳章,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71.
-
[4]
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5]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3.
-
[6]
王天笑. 论"网络公民问责"的异化及其消解[J].理论导刊,2011(1):42.
-
[7]
张雷.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政治学研究,2007(2):52.
-
[8]
李琨.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J].国际新闻界,2003(5):38.
-
[9]
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46.
-
[10]
张新华.网络悖论与国家安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71.
-
[11]
陈星奇,陈尤文.公共管理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71.
-
[12]
赖彩明,赖德亮.加强公民举报权的制度保障[J].法学,2006(7):14.
-
[13]
NADER R,PETER J P,KATE B.Whistle Blowing[M].New York:Grossman Publishers,1972:9.
-
[14]
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2.
-
[15]
刘军宁.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J].新闻周刊,2004(17):17.
-
[16]
何忠洲,魏娟.网络舆情"攻防策"[N].南方周末,2010-04-15(A7).
-
[17]
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151.
-
[18]
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M].金朝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
[19]
周亚越,姚蕾,李雁斌.论我国网络问责中官员权利的保障[J].汉江论坛,2013(7):79.
-
[20]
环亚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中国网民领跑"数字生活"[N].参考消息,2010-10-12(07).
-
[21]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87.
-
[22]
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5.
-
[23]
段聪聪.中国民众如何看待隐私权[N].环球日报,2010-11-16(04).
-
[24]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7.
-
[25]
张雷,娄成武."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9.
-
[26]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505.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5
- 文章访问数: 1918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