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北方言变异研究的价值、现状与展望

马楠

引用本文: 马楠. 豫西北方言变异研究的价值、现状与展望[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5): 90-95. doi: 10.12186/2021.05.012

豫西北方言变异研究的价值、现状与展望

    作者简介: 马楠(1984-),女,河南省焦作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发展演变。;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YYC012);郑州轻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7BSJJ082)

  • 中图分类号: H109.4

Value,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 of the study of dialect variation in Northwest Henan

  • Received Date: 2021-08-02

    CLC number: H109.4

  • 摘要: 豫西北方言在晋语和中原官话研究中均占据着重要位置,深入系统考察该地区方言变异问题有助于丰富微观方言史的研究成果、推进汉语语言变异理论的建设。同时,豫西北方言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变异过程有助于了解区域历史文化的变迁轨迹。近年来豫西北方言变异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目前河南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从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在变韵、入声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区域内方言调查的基础性语料较为欠缺、方言变异所受关注不够和研究对象不全面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重视豫西北各方言点材料的描写,重视对豫西北方言变异规律的发现和解释,加强对词汇和语法变异的研究。
    1. [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 方言, 1985(1):2.

    2. [2]

      劲松, 瞿霭堂."有序异质论"辨[J]. 语言研究, 2011(1):53.

    3. [3]

      司马迁.二十四史精华:第3册[M]. 李克, 整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682.

    4. [4]

      马楠.现代汉语语音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44.

    5. [5]

      陈原.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8:2.

    6. [6]

      赵青.安阳市区中的方言入声舒化调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76.

    7. [7]

      劲松, 马楠.焦作话古入声字声调的接触性变异[J]. 理论界, 2011(4):172.

    8. [8]

      程敏敏.焦作城区话名词性变韵及其年龄变异[D].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 [9]

      乔全生, 鲁冰.论豫北晋语反复疑问句的过渡性特征[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6):50.

    10. [10]

      贺巍.济源方言记略[J]. 方言, 1981(1):5.

    11. [11]

      贺巍.获嘉方言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12. [12]

      陈鹏飞.豫北晋语语音演变研究[M].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4.

    13. [13]

      陈卫恒.音节与意义暨音系与词汇化、语法化、主观化的关联:豫北方言变音的理论研究[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1.

    14. [14]

      史艳锋.豫北晋语单字音与变音现象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5. [15]

      支建刚.豫北晋语语音研究[M]. 上海:中西书局, 2020.

    16. [16]

      赵日新.中原地区官话方言弱化变韵现象探析[J]. 语言学论丛, 2007(36):210.

    17. [17]

      赵日新.豫北方言儿化韵的层次[J]. 中国语文, 2020(5):544.

    18. [18]

      辛永芬.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 方言, 2006(3):245.

    19. [19]

      陈卫恒.林州方言"子"尾读音暨子尾、子变韵两条演变链的衔接[J]. 语言学论丛, 2012(44):40.

    20. [20]

      史艳锋.豫北晋语的儿化[J]. 语言研究, 2017(1):62.

    21. [21]

      朱玉柱.试析河南武陟(大虹桥乡)方言的名词变韵[J]. 韵律语法研究, 2018(2):123.

    22. [22]

      甘于恩, 董一博.河南新乡方言子变韵的语音类型[J]. 方言, 2020(2):207.

    23. [23]

      卓俊科.古入声字在辉县方言中的调类演变[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7):65.

    24. [24]

      史艳锋.孟州方言中的"厮跟"[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08(5):145.

    25. [25]

      王琳.安阳方言将行体助词"也"及其溯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3):47.

    26. [26]

      支建刚.豫北晋语研究述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6):23.

    27. [27]

      史艳锋.一座尚未全面发掘的语言宝藏:豫北晋语研究回顾与展望[J]. 殷都学刊, 2017(2):101.

    28. [28]

      康国章.晋人南迁与豫北晋方言的语言变异[J]. 殷都学刊, 2012(4):106.

    29. [29]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 赵元任, 李方桂, 罗常培,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40.

    30. [30]

      张启焕, 陈天福, 程仪.河南方言研究[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1.

    31. [31]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98.

    32. [32]

      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112.

    1. [1]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2. [2]

      郭进萍 .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承创新刍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72-79. doi: 10.12186/2024.06.009

    3. [3]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9
  • 文章访问数:  133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1-08-02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豫西北方言变异研究的价值、现状与展望

    作者简介:马楠(1984-),女,河南省焦作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发展演变。
  • 郑州轻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YYC012);郑州轻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7BSJJ082)

摘要: 豫西北方言在晋语和中原官话研究中均占据着重要位置,深入系统考察该地区方言变异问题有助于丰富微观方言史的研究成果、推进汉语语言变异理论的建设。同时,豫西北方言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变异过程有助于了解区域历史文化的变迁轨迹。近年来豫西北方言变异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目前河南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从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在变韵、入声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区域内方言调查的基础性语料较为欠缺、方言变异所受关注不够和研究对象不全面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重视豫西北各方言点材料的描写,重视对豫西北方言变异规律的发现和解释,加强对词汇和语法变异的研究。


参考文献 (32)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