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与当代中国的 空间生产之路

元晋秋 罗雅云

引用本文: 元晋秋, 罗雅云. 走向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与当代中国的 空间生产之路[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2): 8-15. doi: 10.12186/2022.02.002

走向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与当代中国的 空间生产之路

    作者简介: 元晋秋(1984—),男,河南省林州市人,广西大学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罗雅云(199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FJL00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KS156)

  • 中图分类号: A81

Towards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space: Marx’s thought on space production and the road of space p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 Received Date: 2021-07-26

    CLC number: A81

  • 摘要: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最具标识性的命题: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和道路等特殊形式的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本不仅缓解了其过剩压力、突破了既有空间限制,而且为自身生产出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然而,资本运行一方面依赖于既有的市场空间、利润空间和人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又不断地吞噬着这些空间,由此使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显示为资本进行自我保存的核心条件。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即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来生产作为“固定资本”的“人本身”,既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最终归宿,也是他对新社会生产的内在规定。在此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所规划的空间生产之路,成为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1.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36.

    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6]

      LEFEBVRE H.The survival of capitalism[M].London:Allison﹠Busby,1976:21.

    7. [7]

      哈维.新帝国主义[M].付克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8. [8]

      阿瑞吉.霸权的瓦解:上篇[J].黄文前,译.国外理论动态,2006(9):43.

    9. [9]

      哈维.希望的空间[M].胡大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1.

    10.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04.

    12.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2.

    13.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 11-04(01).

    14. [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1. [1]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2. [2]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3. [3]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4. [4]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5. [5]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6. [6]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7. [7]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8. [8]

      施志晖陆岷峰 .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49-55. doi: 10.12186/2024.05.006

    9. [9]

      郑世保荣滢滢 . 高校学生间纠纷的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9-85. doi: 10.12186/2024.05.010

    10. [10]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11. [11]

      杨波卞京 . 国外概念整合研究的新动态与趋势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25-36. doi: 10.12186/2024.05.004

    12. [12]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13. [13]

      郑永君张金行 . 乡村振兴视域下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关中A村的案例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61-71. doi: 10.12186/2024.06.008

    14. [14]

      马雪 . AIGC技术在新闻内容自动化生成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8-114. doi: 10.12186/2024.05.014

    15. [15]

      孙毅梁泽贤 . “腿(leg)”隐喻在汉英表达中的认知语言学阐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7-24. doi: 10.12186/2024.05.003

    16. [16]

      宋德涛 . 政府职能转变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的现实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3-78. doi: 10.12186/2024.05.009

    17. [17]

      潘照东 . 权利本位语境下认罪认罚量刑从宽的路径优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86-92. doi: 10.12186/2024.05.011

    18. [18]

      关小克王建骁 . 基于系统思维的耕地高质量治理路径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53-60,71. doi: 10.12186/2024.06.007

    19. [19]

      李彦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16,36. doi: 10.12186/2024.05.002

    20. [20]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0
  • 文章访问数:  135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1-07-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走向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 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与当代中国的 空间生产之路

    作者简介:元晋秋(1984—),男,河南省林州市人,广西大学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罗雅云(199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FJL00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KS156)

摘要: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最具标识性的命题: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和道路等特殊形式的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本不仅缓解了其过剩压力、突破了既有空间限制,而且为自身生产出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然而,资本运行一方面依赖于既有的市场空间、利润空间和人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又不断地吞噬着这些空间,由此使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显示为资本进行自我保存的核心条件。人的发展空间的生产即通过“节约劳动时间”来生产作为“固定资本”的“人本身”,既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最终归宿,也是他对新社会生产的内在规定。在此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所规划的空间生产之路,成为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