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骚扰侵权行为在《民法典》中的认定标准
On the criteria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tort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Civil Code
-
摘要: 性骚扰行为在法律层面上属于侵权行为,反对性别歧视、追求性别平等是“性骚扰”一词创设并引发相关法律规制的初始动因。《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将性骚扰纳入“人格权编”,其中,第一款规定了性骚扰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第二款规定了单位的安全保障义务,包含了违背他人意愿、实施与性相关的骚扰行为和针对特定的受害人三个认定标准,确立了特定场所防治性骚扰的义务。《民法典》确立了性骚扰认定标准的法定要素,在责任构成上,完成对性骚扰受害对象的去性别化过程;在空间的限制方面,开始由单一的职场规制向全面的基本人权保护的转变。在举证责任方面,对赋予原告的举证责任进行体系化解释。《民法典》的颁布积累了性骚扰立法的中国经验,并形成开放式条文结构,有望引导今后我国性骚扰立法转向引导型立法模式。
-
-
[1]
范继增,王璟玥.反歧视抑或尊严:性骚扰概念全球移植下的困境与共识[J].中德法学论坛,2019(2):36.
-
[2]
MACKINNON C.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a case for sex discrimination[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172-173.
-
[3]
骆东平.美国性骚扰概念界定的深层分析[J].法学论坛,2011(4):129.
-
[4]
曹艳春,刘秀芬.职场性骚扰雇主责任问题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1.
-
[5]
SEPHANIE M H.Theories of sexual harassment[M]//DONOHUE O W.Sexual harassment:theory,research,and treatment.Boston:Allyn and Bacon,1997:113-114.
-
[6]
周安平.性别与法律:性别平等的法律进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4.
-
[7]
波斯纳.性与理性[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46.
-
[8]
薛宁兰.防治性骚扰的中国之路:学说、立法与裁判[J].妇女研究论丛,2021(3):88.
-
[9]
耿殿磊.美国的性骚扰概念及其发展[J].河北法学,2010(4):172.
-
[10]
管斌.美国反性骚扰的规制沿革及启示[M]//劳动法评论: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6.
-
[11]
曹相见.民法典禁止性骚扰条款释论[J].东方论坛,2021(2):99.
-
[12]
王毅纯.民法典人格权编对性骚扰的规制路径与规则设计[J].河南社会科学,2019(7):49.
-
[13]
黄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90.
-
[14]
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14-315.
-
[15]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的亮点及完善[J].中国法律评论,2019(1):96.
-
[16]
杨立新.人格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626-627.
-
[17]
杨立新.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J].东方法学,2019(2):4.
-
[18]
汪代华. 防止性骚扰亟待进行法律规范[N]. 团结报,2021-04-03(06).
-
[19]
温世扬.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评议[J].政治与法律,2019(3):2.
-
[20]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编性骚扰规制条款的解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4):1.
-
[21]
何立荣.性权利的刑法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60.
-
[22]
骆东平.论性骚扰的类型划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71.
-
[23]
赵合俊.妇女性人权与妇女法的修改[J].环球法律评论,2004(2):178.
-
[24]
王理万.性骚扰立法的中国经验与前景展望[J].妇女研究论丛,2022(5):83.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2079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