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超越意蕴

赵长太 聂海杰

引用本文: 赵长太, 聂海杰.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超越意蕴[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1): 19-27. doi: 10.12186/2024.01.003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超越意蕴

    作者简介: 赵长太(1968—),男,河南省正阳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聂海杰(1981—),男,河南省尉氏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
  •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BZX006)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2022ZSZ116)

  • 中图分类号: B0-0

The transcendental implication of Marx's new materialist philosophy

  • Received Date: 2023-11-20

    CLC number: B0-0

  • 摘要: 传统西方哲学受本体论形式的哲学观的束缚,陷入了只是“解释世界”而无法“改变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传统西方哲学的这一根本维度缺失,马克思对之进行了逐步深入的“形而上学批判”,克服了哲学家们将“哲学王国”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柏拉图主义幻象”,打开了从抽象的理论王国走向现实世界的通道。基于此,马克思在历史观层面清除了旧哲学的唯心史观迷误,破解了困扰西方哲学家们特别是德国哲学家们的“历史之谜”。作为这场重大哲学革命的思想成果,马克思创建了一门旨在“改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相对于耽于理论玄思的旧哲学,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呈现出十分深刻的超越意蕴:立足于哲学高度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主义地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将哲学有机嵌入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革命实践中,辩证地建构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统一关系;基于世界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维度,将哲学全新定义为“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
    1.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2]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88.

    3. [3]

      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03):52-59.

    4. [4]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0.

    5. [5]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8.

    6. [6]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7.

    7.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10.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1.

    11.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12]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林中路[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48.

    13. [13]

      冯章.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5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14. [1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61.

    15.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6. [16]

      广松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M].邓习议,译.张一兵,审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21.

    17. [17]

      黑格尔.黑格尔著作集:第7卷[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3.

    18. [18]

      宽特.卡尔·马克思哲学研究[M].熊至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92.

    19. [19]

      韩蒙.马克思思想变迁的社会主义线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115.

    1. [1]

      李厚羿 .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1-8. doi: 10.12186/2024.02.001

    2. [2]

      刘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主体的理论武装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17. doi: 10.12186/2024.02.002

    3. [3]

      孔时雨 . 新三板挂牌体育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67-72. doi: 10.12186/2024.02.0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7
  • 文章访问数:  5120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3-11-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超越意蕴

    作者简介:赵长太(1968—),男,河南省正阳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聂海杰(1981—),男,河南省尉氏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
  •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BZX00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2022ZSZ116)

摘要: 传统西方哲学受本体论形式的哲学观的束缚,陷入了只是“解释世界”而无法“改变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传统西方哲学的这一根本维度缺失,马克思对之进行了逐步深入的“形而上学批判”,克服了哲学家们将“哲学王国”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柏拉图主义幻象”,打开了从抽象的理论王国走向现实世界的通道。基于此,马克思在历史观层面清除了旧哲学的唯心史观迷误,破解了困扰西方哲学家们特别是德国哲学家们的“历史之谜”。作为这场重大哲学革命的思想成果,马克思创建了一门旨在“改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相对于耽于理论玄思的旧哲学,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呈现出十分深刻的超越意蕴:立足于哲学高度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主义地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将哲学有机嵌入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革命实践中,辩证地建构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的统一关系;基于世界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维度,将哲学全新定义为“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