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与路径研究

赵银姬 千勇

引用本文: 赵银姬, 千勇. 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与路径研究[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02-107. doi: 10.12186/2024.03.012

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与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 赵银姬(1980—),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浙江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东亚文化比较;千勇(1979—),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
  •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浙教函〔2022〕51号)
    浙江大学国际学生教育研究一般课题(2023-GJXSJYYJ-B-016)

  • 中图分类号: G648.9;H197

Research on the role, challenges, and pathways of integrating regional culture into nation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 Received Date: 2023-09-18

    CLC number: G648.9;H197

  • 摘要: 地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地域文化是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在地化依托、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和教育目的的关键载体。当前,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中存在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创新不足,融入思路缺乏系统性设计,国情教育师资匮乏,以及教师对地域文化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应依托中国故事,精准挖掘与创新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分层递进,将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教学体系;协同整合,加强地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实效。
    1. [1]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EB/OL].(2021-06-22)[2023-09-10].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622/c436975-32137384.html?ivk_sa=1024320u.

    2. [2]

      白欲晓."地域文化"内涵及划分标准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1):76-80.

    3. [3]

      何平.中国和西方思想中的"文化"概念[J].史学理论研究,1999(2):68-79,159.

    4. [4]

      胡清国,张雪.对话理论视域下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教学探析[J].海外华文教育,2020(3):11-19.

    5. [5]

      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9):35-50.

    6. [6]

      汪明杰.在地化教学:教育生态化转型的支点[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2):13-16
      ,24.

    7. [7]

      丁学森,邬志辉,薛春燕.论我国乡村教育的潜藏性危机及其消解:基于在地化教育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6):19-23.

    8. [8]

      卢鹏.来华留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议题方略与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54-159.

    9. [9]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J].求知,2022(8):4-6.

    10. [10]

      王华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铸牢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1):210-217.

    11. [11]

      成尚荣.多元一体:地方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N].中国教育报,2023-06-30(5).

    12. [12]

      张伟.高校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105-116.

    13. [13]

      姜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跨文化交流[J].当代世界,2018(7):75-78.

    14. [14]

      王甜甜.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浙江高校留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4):91-94.

    15. [15]

      马玲玲.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高校留学生教育研究[J].现代盐化,2019,46(6):141-142.

    16. [16]

      刘春梅,韦树兰."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地域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探讨[J].高教论坛,2021(9):76-79.

    17. [17]

      毛向樱,苏小芳.广西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1):8-12
      ,17.

    18. [18]

      叶胜男.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文化教学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1):151-154.

    19. [19]

      吕兆格,田珊珊,佘泉林.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与优化策略[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2):80-85.

    20. [20]

      陈旦.优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留学生立德树人的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6):70-72.

    1. [1]

      姜国峰刘明菊 . 民心相通语境下中华文化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73-79,94. doi: 10.12186/2024.02.009

    2. [2]

      吕兆格田珊珊佘泉林 . 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与优化策略.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80-85. doi: 10.12186/2024.02.010

    3. [3]

      杨嘉卉赵祥云 . 许渊冲诗词英译的双重境界:审美再现与文化重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86-94. doi: 10.12186/2024.02.011

    4. [4]

      雷云飞 .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近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1-8. doi: 10.12186/2024.03.001

    5. [5]

      陈思宇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基于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2): 95-102. doi: 10.12186/2024.02.012

    6. [6]

      纪亚方杨慧芳 . 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杠杆操纵行为吗?——基于融资和信息效应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50-58. doi: 10.12186/2024.03.006

    7. [7]

      李莉孙圣洁 .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了吗?——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3): 59-67,77. doi: 10.12186/2024.03.00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946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3-09-18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与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赵银姬(1980—),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浙江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东亚文化比较;千勇(1979—),男,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
  • 1. 浙江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 2. 浙江大学 历史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浙教函〔2022〕51号)浙江大学国际学生教育研究一般课题(2023-GJXSJYYJ-B-016)

摘要: 地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地域文化是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在地化依托、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和教育目的的关键载体。当前,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中存在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创新不足,融入思路缺乏系统性设计,国情教育师资匮乏,以及教师对地域文化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应依托中国故事,精准挖掘与创新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分层递进,将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教学体系;协同整合,加强地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