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两山论”的三维探析:思想来源、形成发展和理论特征

赵长太 董丁菡

引用本文: . doi: 10.12186/2025.02.003

习近平“两山论”的三维探析:思想来源、形成发展和理论特征

    作者简介: 赵长太(1968—),男,河南省正阳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董丁菡(1998—),女,河南省栾川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2022ZSZ116)

  • 中图分类号: A81

The triple examination of Xi Jinping’s “Two Mountains Theory”: Ideological sources, formative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 Received Date: 2024-07-26

    CLC number: A81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也造成某种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习近平“两山论”正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客观形势而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实践经验,是习近平“两山论”的思想来源。习近平“两山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习近平“两山论”的理论特征具体体现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之间具有的兼顾性、侧重性和统一性。深入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为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解决世界生态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1]

      赵建军,杨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2):104-109.

    2. [2]

      卢宁.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成果[J].浙江社会科学,2016(1):22-24.

    3. [3]

      曾贤刚,秦颖.“两山论”的发展模式及实践路径[J].教学与研究,2018(10):17-24.

    4. [4]

      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24.

    5. [5]

      万丽华,蓝旭.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5.

    6. [6]

      荀子.荀子[M].王杰,唐镜,注释.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33.

    7. [7]

      老子.老子[M].冯国超,译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24:231.

    8. [8]

      丹明子.道德经的智慧[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61.

    9.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8-929.

    11.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第3卷[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062.

    12. [1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2(12):13-30.

    13. [13]

      周向军,童成帅.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4-24.

    14.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EB/OL].(2024-02-21)[2024-06-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0221/c1001-40180238.html.

    15. [15]

      黄承梁.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自然的形成和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12):1-8.

    16. [16]

      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创造 [EB/OL].(2021-03-17)[2024-06-12].https://cpc.people.com.cn/n1/2021/0317/c64387-32053305.html?sid_for_share=99125_4.

    17. [1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3.

    18. [18]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2013-09-08(01).

    19. [1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0-51.

    20.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3.

    21. [21]

      习近平.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N].人民日报,2020-05-15(01).

    22. [22]

      李泽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何以兼得:“两山”理念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J].理论界,2024(3):9-15.

    23. [23]

      刘雅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内涵及其生态哲学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24(7):45-50.

    1. [1]

      李彦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16,36. doi: 10.12186/2024.05.002

    2. [2]

      李雨燕庞海燕 . 坚持自信自立的形成逻辑和实践指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8. doi: 10.12186/2025.02.001

    3. [3]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4. [4]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5. [5]

      刘丽君 .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82-89. doi: 10.12186/2025.02.011

    6. [6]

      徐苗 . 马克思早期探寻“物质利益难题”之路及其对国家治理实践的启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 doi: 10.12186/2025.01.001

    7. [7]

      程丽君 . 论炎黄祭祀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赓续发展的价值意蕴.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26-32. doi: 10.12186/2025.01.004

    8. [8]

      郭进萍 .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承创新刍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72-79. doi: 10.12186/2024.06.009

    9. [9]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10. [10]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11. [11]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25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4-07-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习近平“两山论”的三维探析:思想来源、形成发展和理论特征

    作者简介:赵长太(1968—),男,河南省正阳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董丁菡(1998—),女,河南省栾川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2022ZSZ116)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也造成某种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习近平“两山论”正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客观形势而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实践经验,是习近平“两山论”的思想来源。习近平“两山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习近平“两山论”的理论特征具体体现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之间具有的兼顾性、侧重性和统一性。深入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为正确处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解决世界生态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23)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