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

郭风英 杨秋实

引用本文: . doi: 10.12186/2025.02.012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

    作者简介: 郭风英(1979—),女,河南省汝州市人,河南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治理与社会组织发展;杨秋实(1988—),女,河南省商丘市人,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课题(2023-WHZX-17)

  • 中图分类号: B0-0,D61

The internal logic and era requirements of the CPC’s adherence to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 Received Date: 2023-03-29

    CLC number: B0-0,D61

  • 摘要: 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再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守正与创新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保证,不守正就不可能创新,不创新也无法更好地守正。必须在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的基础上,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党的自我革命之新;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
    1.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3. [3]

      辛鸣.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J].党建,2022,416(8):32-35.

    4.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0.

    5. [5]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8.

    6.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81.

    7.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

    8.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

    9. [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和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EB/OL].(2021-11-16
      )[2023-03-01].https:11.www.gov.cn/xinwen/2021-11/16/contont_5651269.htm.

    10.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41.

    11. [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3.

    12. [12]

      颜晓峰.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J].唯实,2023(1):16-19.

    13. [13]

      丁俊萍,胡永干.中国共产党自信的理由和底气及其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9):39-45.

    14. [14]

      刘甲星.百年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经验与启示[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1):20-26,108.

    1. [1]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2. [2]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3. [3]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4. [4]

      李雨燕庞海燕 . 坚持自信自立的形成逻辑和实践指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8. doi: 10.12186/2025.02.001

    5. [5]

      郭进萍 .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承创新刍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72-79. doi: 10.12186/2024.06.009

    6. [6]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7. [7]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8. [8]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9. [9]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10. [10]

      徐苗 . 马克思早期探寻“物质利益难题”之路及其对国家治理实践的启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 doi: 10.12186/2025.01.001

    11. [11]

      黄天弘武艳丽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概况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73-81. doi: 10.12186/2025.02.010

    12. [12]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13. [13]

      张爱军孙浩栋 . 抗争、体面和价值:媒介化时代的公民意识——基于需求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05-114. doi: 10.12186/2025.01.013

    14. [14]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15. [15]

      周晓东范文源 . 高管激励促进企业创新了吗?——基于风险承担水平的再检验.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25-32. doi: 10.12186/2025.02.004

    16. [16]

      饶宝美张乾元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6-25. doi: 10.12186/2024.06.003

    17. [17]

      万广军马小蕊 . 我国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制的问题检视与完善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59-68. doi: 10.12186/2025.01.008

    18. [18]

      安慧王晓娅 . 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场景应用与企业价值创新——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69-77. doi: 10.12186/2025.01.009

    19. [19]

      高丽秦金婷 . 高校社区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内卷化”的多重效应及其发生机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5-104. doi: 10.12186/2025.01.012

    20. [20]

      张世军陈国宏梅宝林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88-94,104. doi: 10.12186/2025.01.01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0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3-03-29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

    作者简介:郭风英(1979—),女,河南省汝州市人,河南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治理与社会组织发展;杨秋实(1988—),女,河南省商丘市人,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课题(2023-WHZX-17)

摘要: 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再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守正与创新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保证,不守正就不可能创新,不创新也无法更好地守正。必须在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的基础上,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党的自我革命之新;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