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要素赋能中部地区崛起的 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徐维 刘洁

引用本文: 徐维, 刘洁. 数字要素赋能中部地区崛起的 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47-54. doi: 10.12186/2025.03.006

数字要素赋能中部地区崛起的 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徐维(1981—) ,女,湖北省武汉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刘洁(2000—),女,山西省大同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治理。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FGLB055)

  • 中图分类号: F127

The intern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digital elements empowering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China

  • Received Date: 2025-03-15

    CLC number: F127

  • 摘要: 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近年来,中部地区发展站在了更高起点上,但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低、数字政府治理乏力和数字人才生态失衡等现实困境和挑战。从数字要素赋能的内在逻辑来看,数字设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数字技术能够激发产业升级活力,数字治理势必提升政府效能,数字人才能够开辟创新开放新格局。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应建立“新基建+场景”双轮驱动机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化区域治理与数字协同,改善人才集聚生态。
    1. [1]

      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2024年3月20日)[N].人民日报,2024-03-21(01).

    2. [2]

      詹小灵,吴建新,孙伟增.中部崛起战略的经济效应及其机制:基于空间断点回归的分析[J/OL].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5:1-20(2025-02
      -26)[2025-03-11].https://doi.org/10.136531j.cnki.jqte.20250226.006.

    3. [3]

      李强.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25-03-13(01).

    4.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23(01).

    5. [5]

      戚聿东,刘欢欢.数字经济下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20(11):2,63-76.

    6. [6]

      李俊久,张朝帅.数字要素投入、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国际经贸探索,2022,38(11):51-65.

    7. [7]

      张千,佟家栋.数字要素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自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24(10):169-189.

    8. [8]

      伏敏,徐政,葛力铭.新质生产力助推中部崛起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7(5):70-76.

    9. [9]

      刘志彪.以产业链政策为中心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12):97-102.

    10. [10]

      卢飞,刘明辉,孙元元.“两个比照”政策是否促进了中部崛起[J].财贸经济,2019,40(1):114-127.

    11. [11]

      徐映梅,李坤.我国数字经济融合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25,42(1):61-74.

    12. [12]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9):12-20.

    13. [13]

      李乐乐,顾彤彤,秦强.数字技术对数字政府治理的影响路径:整合、驱动、赋能[J].中国科技论坛,2024(7):41-51.

    14. [14]

      马玲.《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N].金融时报,2025-02-21(01).

    15. [15]

      崔连标,李宁,段梅.中部六省减污降碳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6(1):39-49.

    16. [16]

      施志晖,陆岷峰.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研究[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5):49-55.

    1. [1]

      施志晖陆岷峰 .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49-55. doi: 10.12186/2024.05.006

    2. [2]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3. [3]

      安慧王晓娅 . 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场景应用与企业价值创新——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69-77. doi: 10.12186/2025.01.009

    4. [4]

      张世军陈国宏梅宝林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88-94,104. doi: 10.12186/2025.01.011

    5. [5]

      殷晓琳 .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50-58. doi: 10.12186/2025.01.007

    6. [6]

      邹娜张西通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 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94-102. doi: 10.12186/2025.03.011

    7. [7]

      郭佳楠 . DeepSeek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作用机理、现实障碍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84-93. doi: 10.12186/2025.03.010

    8. [8]

      刘广明韩雨桐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表征指标体系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40-49. doi: 10.12186/2025.02.006

    9. [9]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10. [10]

      关小克王建骁 . 基于系统思维的耕地高质量治理路径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53-60,71. doi: 10.12186/2024.06.007

    11. [11]

      王岩王亚迪 . 异质性特征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75-83. doi: 10.12186/2025.03.009

    12. [12]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13. [13]

      吴兴玺曲爱洁 . 活态传承视域下敦煌艺术NFT数字藏品设计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05-114. doi: 10.12186/2025.02.014

    14. [14]

      崔连标李宇段梅 . 中部六省减污降碳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39-49. doi: 10.12186/2025.01.006

    15. [15]

      唐晔耿菲遥 . 从《清明上河图》看中国传统城市经济.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33-38. doi: 10.12186/2025.01.005

    16. [16]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17. [17]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18. [18]

      程丽君 . 论炎黄祭祀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赓续发展的价值意蕴.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26-32. doi: 10.12186/2025.01.004

    19. [19]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20. [20]

      赵长太董丁菡 . 习近平“两山论”的三维探析:思想来源、形成发展和理论特征.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7-24. doi: 10.12186/2025.02.00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28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5-03-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数字要素赋能中部地区崛起的 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徐维(1981—) ,女,湖北省武汉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刘洁(2000—),女,山西省大同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治理。
  • 郑州轻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FGLB055)

摘要: 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近年来,中部地区发展站在了更高起点上,但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低、数字政府治理乏力和数字人才生态失衡等现实困境和挑战。从数字要素赋能的内在逻辑来看,数字设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数字技术能够激发产业升级活力,数字治理势必提升政府效能,数字人才能够开辟创新开放新格局。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应建立“新基建+场景”双轮驱动机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化区域治理与数字协同,改善人才集聚生态。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