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崔会敏 胡嘉慧

引用本文: 崔会敏, 胡嘉慧.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55-61. doi: 10.12186/2025.03.007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作者简介: 崔会敏(1974— ),女,河南省漯河市人,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反腐倡廉与党建;胡嘉慧(2001— ),女,山西省晋中市人,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党建。
  •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21BZZ002)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23ZZB002)

  • 中图分类号: D26

The generating logic,value im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the CPC self-revolution institutional normative system

  • Received Date: 2024-09-24

    CLC number: D26

  • 摘要: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立足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四个自我”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源自对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经验总结,同时也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完善这一制度规范体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需要。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从立规、执规、督规等多维度入手,进一步提高立规质量、强化制度执行以及增强监督实效。
    1.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2]

      刘俊杰.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历史源流、科学方法与重大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10):70-80.

    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4]

      周叶中,闫纪钢.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76(1):15-26.

    5. [5]

      臧秀玲.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依据与实践[J].人民论坛,2023(9):80-84.

    6. [6]

      王伟国.国家治理体系视角下党内法规研究的基础概念辨析[J].中国法学,2018(2):269-285.

    7.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1.

    8. [8]

      李雅丽.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逻辑、原则与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24(2):107-114.

    9.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60.

    10. [10]

      唐皇凤,熊红梅.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优化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6):1-8,124.

    11. [11]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27.

    12. [12]

      蒲传新.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25(5):1-10.

    1. [1]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2. [2]

      李彦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16,36. doi: 10.12186/2024.05.002

    3. [3]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4. [4]

      万广军马小蕊 . 我国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制的问题检视与完善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59-68. doi: 10.12186/2025.01.008

    5. [5]

      刘广明韩雨桐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表征指标体系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40-49. doi: 10.12186/2025.02.006

    6. [6]

      王天笑邢一士 . 当前我国教育家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3-100. doi: 10.12186/2024.06.012

    7. [7]

      郑世保荣滢滢 . 高校学生间纠纷的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9-85. doi: 10.12186/2024.05.010

    8. [8]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9. [9]

      杨波卞京 . 国外概念整合研究的新动态与趋势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25-36. doi: 10.12186/2024.05.004

    10. [10]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11. [11]

      李雨燕庞海燕 . 坚持自信自立的形成逻辑和实践指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1-8. doi: 10.12186/2025.02.001

    12. [12]

      王玉珏朱刚 . 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应对.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3-110. doi: 10.12186/2025.03.012

    13. [13]

      傅思明王逍静 . 略论新时代党员权利的正确行使.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62-74. doi: 10.12186/2025.03.008

    14. [14]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15. [15]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16. [16]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17. [17]

      郑永君张金行 . 乡村振兴视域下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关中A村的案例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61-71. doi: 10.12186/2024.06.008

    18. [18]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19. [19]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20. [20]

      邹海贵谭雅佳 .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 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6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4-09-24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作者简介:崔会敏(1974— ),女,河南省漯河市人,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反腐倡廉与党建;胡嘉慧(2001— ),女,山西省晋中市人,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党建。
  •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21BZZ002)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23ZZB002)

摘要: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立足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四个自我”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源自对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经验总结,同时也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完善这一制度规范体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需要。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从立规、执规、督规等多维度入手,进一步提高立规质量、强化制度执行以及增强监督实效。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