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四句教”与佛学关系新解——兼论“无善无恶”非境界论

王黎芳 刘聪

引用本文: 王黎芳, 刘聪. 王阳明“四句教”与佛学关系新解——兼论“无善无恶”非境界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5): 30-3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5.006

王阳明“四句教”与佛学关系新解——兼论“无善无恶”非境界论

  • 基金项目: 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lsk191)

  • 中图分类号: B248.2

  • Received Date: 2011-06-15
    Available Online: 2011-10-15

    CLC number: B248.2

  • 摘要: 王阳明在阐述"四句教"时颇为犹豫的心态与其一向自信、果断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源在于他意识到"无善无恶"与佛学的"不思善恶"之说极为相似。从理论归属上看,"无善无恶"延续了佛学"作用即性"的思维模式,消解了良知的性善根据。学术界将"无善无恶"阐释为境界的无滞性,此观点不符合王阳明的本意。
    1. [1]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3
  • 文章访问数:  1089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1-06-15
  • 刊出日期:  2011-10-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王阳明“四句教”与佛学关系新解——兼论“无善无恶”非境界论

  •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  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lsk191)

摘要: 王阳明在阐述"四句教"时颇为犹豫的心态与其一向自信、果断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源在于他意识到"无善无恶"与佛学的"不思善恶"之说极为相似。从理论归属上看,"无善无恶"延续了佛学"作用即性"的思维模式,消解了良知的性善根据。学术界将"无善无恶"阐释为境界的无滞性,此观点不符合王阳明的本意。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