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结合”还是理想化现实主义——工农兵文学创作方法论
-
摘要: 从1940年代初到1970年代后期的工农兵文学,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不是"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而是"理想化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一方面要求作品一定要表现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另一方面又要求作品集中地、强烈地、典型地体现阶级斗争的形势,呈现分明的阶级阵线和人物鲜明的阶级本质,体现党的阶级政策。"理想化现实主义"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工农兵文学的急功近利性减弱了其文学性;其次,这一创作方法采用了统一的、规范化的认识和运用,以致造成工农兵文学的趋同化和类型化,如果对其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是不会影响文学的多样化的。
-
-
[1]
吕兆康."两结合"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J].文艺理论研究,1980(1):46.
-
[2]
崔志远.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7.
-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
[4]
刘江.论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J].焦作大学学报,2011(4):44.
-
[5]
吕林.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7.
-
[6]
郭志刚,董建,陈美兰.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88.
-
[7]
周恩来.周恩来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53.
-
[8]
董之林.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反思——以赵树理小说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6(4):84.
-
[9]
惠雁冰,任霄.从"负重"到"从轻"——论《香飘四季》对农业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叙事模式的改写[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
-
[10]
王凤.简明语文知识辞典[K].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189.
-
[11]
宇清,信德.外国名作家谈写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
[12]
潘翠青.西方文论辨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
[13]
刘江.工农兵文学本质论[J].开封大学学报,2012(4):51.
-
[14]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174
- 文章访问数: 9153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