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结合”还是理想化现实主义——工农兵文学创作方法论

刘江

引用本文: 刘江. 是“两结合”还是理想化现实主义——工农兵文学创作方法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4(5): 97-10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5.017

是“两结合”还是理想化现实主义——工农兵文学创作方法论

  • 中图分类号: I05

  • Received Date: 2013-07-03
    Available Online: 2013-10-15

    CLC number: I05

  • 摘要: 从1940年代初到1970年代后期的工农兵文学,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不是"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而是"理想化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一方面要求作品一定要表现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另一方面又要求作品集中地、强烈地、典型地体现阶级斗争的形势,呈现分明的阶级阵线和人物鲜明的阶级本质,体现党的阶级政策。"理想化现实主义"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工农兵文学的急功近利性减弱了其文学性;其次,这一创作方法采用了统一的、规范化的认识和运用,以致造成工农兵文学的趋同化和类型化,如果对其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是不会影响文学的多样化的。
    1. [1]

      吕兆康."两结合"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J].文艺理论研究,1980(1):46.

    2. [2]

      崔志远.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7.

    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 [4]

      刘江.论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J].焦作大学学报,2011(4):44.

    5. [5]

      吕林.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87.

    6. [6]

      郭志刚,董建,陈美兰.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88.

    7. [7]

      周恩来.周恩来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53.

    8. [8]

      董之林.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反思——以赵树理小说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6(4):84.

    9. [9]

      惠雁冰,任霄.从"负重"到"从轻"——论《香飘四季》对农业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叙事模式的改写[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

    10. [10]

      王凤.简明语文知识辞典[K].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189.

    11. [11]

      宇清,信德.外国名作家谈写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12. [12]

      潘翠青.西方文论辨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13. [13]

      刘江.工农兵文学本质论[J].开封大学学报,2012(4):51.

    14. [14]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1. [1]

      郭进萍 .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承创新刍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72-79. doi: 10.12186/2024.06.009

    2. [2]

      李彦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16,36. doi: 10.12186/2024.05.002

    3. [3]

      宋德涛 . 政府职能转变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的现实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3-78. doi: 10.12186/2024.05.009

    4. [4]

      杜琳宸 . 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价值指向、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0-107. doi: 10.12186/2024.05.013

    5. [5]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6. [6]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7. [7]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8. [8]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9. [9]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10. [10]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11. [11]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4
  • 文章访问数:  915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3-07-03
  • 刊出日期:  2013-10-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是“两结合”还是理想化现实主义——工农兵文学创作方法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 广西 柳州 545007

摘要: 从1940年代初到1970年代后期的工农兵文学,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不是"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而是"理想化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一方面要求作品一定要表现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另一方面又要求作品集中地、强烈地、典型地体现阶级斗争的形势,呈现分明的阶级阵线和人物鲜明的阶级本质,体现党的阶级政策。"理想化现实主义"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工农兵文学的急功近利性减弱了其文学性;其次,这一创作方法采用了统一的、规范化的认识和运用,以致造成工农兵文学的趋同化和类型化,如果对其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是不会影响文学的多样化的。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