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问题探析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
摘要: 高校就业质量评价具有理论性与现实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等多重属性。面对国家整体就业结构的升级完善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调整,就业质量评价受到国家、经济、高校及个体等因素的影响。遵循科学性与整体性、可操作性与独立性、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量”和“质”并重的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一是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优化就业质量评价标准;二是构建开放式评价机制,提升就业质量评价信度;三是构建循环式评价模式,增强就业质量评价效度。
-
-
[1]
曹兆文.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衡量指标探要[J].人口与经济,2011(6):57.
-
[2]
王霆,曾湘泉,杨玉梅.提升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3):49.
-
[3]
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2.
-
[4]
杜玉波.坚持立德树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J].成才之路,2014(1):5.
-
[5]
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88.
-
[6]
卫铁林.基于AHP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构建[J].教育与经济,2013(2):82.
-
[7]
范钦栋,王凯.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数学评价——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4(2):48.
-
[8]
王霆,张婷.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2):26.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61
- 文章访问数: 1112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