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的钧瓷器型和釉的演化趋势分析与案例解析

杨俊峰

引用本文: 杨俊峰. 基于TRIZ的钧瓷器型和釉的演化趋势分析与案例解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0(3): 100-10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3.014

基于TRIZ的钧瓷器型和釉的演化趋势分析与案例解析

    作者简介: 杨俊峰(1952-),男,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研究方向:钧瓷艺术发展。;
  • 中图分类号: TQ174

Evolutionary trend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of shape and glaze of Jun porcelain based on TRIZ

  • Received Date: 2018-11-22

    CLC number: TQ174

  • 摘要: 将TRIZ理论引入传统的钧窑领域,用于钧瓷技术、艺术的创新,研究发现:钧瓷在器型方面遵循着曲面化、协调化、多样化、人性化、精细化、高效化等演化趋势;在钧瓷釉色及其机理方面呈现出釉料由高集成转向简约、窑变从不可控到可控、降低成本与循环利用等发展趋势。实例分析表明:“不足”或“超额”行动是最有价值的发明原理,其次是“分割”。
    1. [1]

      张东生, 徐曼, 袁媛. 基于TRIZ的管理创新方法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5(S1):264.

    2. [2]

      李皞. TRIZ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23.

    3. [3]

      杨清亮.发明是这样诞生的:TRIZ理论全接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3-115.

    4. [4]

      刘国余.产品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3-45.

    5. [5]

      赵瑾.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外形创新设计系统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

    6. [6]

      李家驹.陶瓷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51-165.

    7. [7]

      王芬,杨长安,苗建民,等.钧瓷釉与乳光、窑变及结构色[J].中国陶瓷,2015(5):1.

    8. [8]

      陈显求, 黄瑞福, 陈士萍, 等.河南钧窑古瓷的结构特征及其两类物相分离的确证[J]. 硅酸盐学报,1981(3):245.

    9. [9]

      温昶. 钧官瓷断代和不同时期刘家门窑钧瓷的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2010.

    10. [10]

      KINGERY W D,VANDIVER P B.Glaze structure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light:An example of Song Dynasty Jun ware[J].The Studio Potter,1986(2):23.

    11. [11]

      刘凯民.钧窑釉的进一步研究[M]//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古陶瓷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239-241.

    12. [12]

      郭强.钧瓷釉的仿制实验[J].中国陶瓷,2001(4):10.

    13. [13]

      吴建文,汪涛,施佩,等.利用铁矿渣为着色剂制备分相花釉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5):1612.

    14. [14]

      林营,王芬,杨海波,等.利用铁矿渣制备黑釉的探讨[J].中国陶瓷,2014(9):7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50
  • 文章访问数:  2421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8-11-22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基于TRIZ的钧瓷器型和釉的演化趋势分析与案例解析

    作者简介:杨俊峰(1952-),男,河南省禹州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研究方向:钧瓷艺术发展。
  • 禹州市金丰钧窑, 河南 禹州 461670

摘要: 将TRIZ理论引入传统的钧窑领域,用于钧瓷技术、艺术的创新,研究发现:钧瓷在器型方面遵循着曲面化、协调化、多样化、人性化、精细化、高效化等演化趋势;在钧瓷釉色及其机理方面呈现出釉料由高集成转向简约、窑变从不可控到可控、降低成本与循环利用等发展趋势。实例分析表明:“不足”或“超额”行动是最有价值的发明原理,其次是“分割”。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