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价值的不可通约与多价值之间“不稳定的平衡”——伯林价值多元主义思想探析

杨晓

引用本文: 杨晓. 多元价值的不可通约与多价值之间“不稳定的平衡”——伯林价值多元主义思想探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6(4): 14-2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4.003

多元价值的不可通约与多价值之间“不稳定的平衡”——伯林价值多元主义思想探析

  • 基金项目: 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BBSJJ06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MGH-06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4CZX060)

  • 中图分类号: B089

  • Received Date: 2015-04-26
    Available Online: 2015-08-15

    CLC number: B089

  • 摘要: 以塞亚·伯林认为,在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道德世界存在着诸多不可通约的价值,而个体却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些不可通约的价值之间做出选择,而造成其他价值不可复归的损失。伯林提出通过"移情的想象力"理解异己文明,使行为者彼此之间以批判的眼光假设或论证其他价值选择的正当性,减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由此在不同的价值观之间达成一种妥协的共识,维持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1. [1]

      Isaiah Berlin.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M].London:Pimlico,1998.

    2. [2]

      Isaiah Berlin.Concepts and Categories[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3. [3]

      Steven Lukes.Isaiah Berlin in Conversation with Steven Lukes[M].Salmagundi:Saratoga Spring,1998.

    4. [4]

      John Gray.Liberalism:Essay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M].Lonfon:Routledge,1989.

    5. [5]

      James Tully.Philosophy in An Age of Pluralism:The Philosophy of Charles Taylor in Ques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6. [6]

      Alasdair MacIntyre.After Virtue[J].London:Duckworth,1981.

    7. [7]

      Isaiah Berlin.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An Anthology of Essays[M].New York:Farrar,Strauss & Giroux Inc,1998.

    1. [1]

      程丽君 . 论炎黄祭祀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赓续发展的价值意蕴.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26-32. doi: 10.12186/2025.01.004

    2. [2]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3. [3]

      郑永君张金行 . 乡村振兴视域下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关中A村的案例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61-71. doi: 10.12186/2024.06.008

    4. [4]

      郭佳楠 . DeepSeek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作用机理、现实障碍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84-93. doi: 10.12186/2025.03.010

    5. [5]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6. [6]

      陈建兵胡江南 .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7. [7]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8. [8]

      朱荣英 .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论“四个全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6(6): 3-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6.001

    9. [9]

      崔会敏胡嘉慧 .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55-61. doi: 10.12186/2025.03.007

    10. [10]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11. [11]

      张爱军孙浩栋 . 抗争、体面和价值:媒介化时代的公民意识——基于需求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05-114. doi: 10.12186/2025.01.013

    12. [12]

      刘丽君 .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82-89. doi: 10.12186/2025.02.011

    13. [13]

      马寒王琦 . 青年马克思的地租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18. doi: 10.12186/2025.03.002

    14. [14]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15. [15]

      杜琳宸 . 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价值指向、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0-107. doi: 10.12186/2024.05.013

    16. [16]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17. [17]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18. [18]

      王明春张峰玮 . 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个着力”的历史递嬗、价值指归与践行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25. doi: 10.12186/2025.01.003

    19. [19]

      安慧王晓娅 . 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场景应用与企业价值创新——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69-77. doi: 10.12186/2025.01.009

    20. [20]

      吴志兴苟延峰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转变与功能发挥.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65-72. doi: 10.12186/2025.02.009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62
  • 文章访问数:  1906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5-04-26
  • 刊出日期:  2015-08-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多元价值的不可通约与多价值之间“不稳定的平衡”——伯林价值多元主义思想探析

  • 郑州轻工业学院 思政部, 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  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BBSJJ06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MGH-06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4CZX060)

摘要: 以塞亚·伯林认为,在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道德世界存在着诸多不可通约的价值,而个体却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些不可通约的价值之间做出选择,而造成其他价值不可复归的损失。伯林提出通过"移情的想象力"理解异己文明,使行为者彼此之间以批判的眼光假设或论证其他价值选择的正当性,减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由此在不同的价值观之间达成一种妥协的共识,维持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参考文献 (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