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刑事冤假错案的发生看法治人格构建

刘用军

引用本文: 刘用军. 从刑事冤假错案的发生看法治人格构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6): 23-3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4.06.005

从刑事冤假错案的发生看法治人格构建

  •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SKPJ-2014-20)

  • 中图分类号: DF73

  • Received Date: 2014-10-29
    Available Online: 2014-12-15

    CLC number: DF73

  • 摘要: 刑事程序法的完善和严密是遏制和防范冤假错案的基本主张和一贯路径,也是我国百余年来追求现代法治的基本轨迹。然而,中国近现代的法治实践表明,不断地建章立制和严密法网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法治效果,在刑事领域甚至还频出惊人的重大冤假错案,而这些冤假错案几乎件件都与司法者的不当行为有关,源于法制不完善者很少。我国刑事冤假错案的频发,与我国法治建设中因忽视人的要素而导致法治目标工具化和法治非道德化有关。西方法治经历了对宗教祛魅并将宗教人格精神引入法治理性之中的过程。我国应当对传统儒家伦理进行祛魅,承继其人格精神的理性成分,以作为我国构建现代法治人格之借鉴。
    1. [1]

      宋远升.刑事错案比较研究[J].犯罪研究,2008(1):75.

    2. [2]

      何家弘,何然.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J].政法论坛,2008(3):4.

    3. [3]

      李建明.刑事司法错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0-186.

    4. [4]

      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69-173.

    5. [5]

      庄锡昌,孙志民.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19.

    6. [6]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9.

    7. [7]

      方朝晖.为"三纲"正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8. [8]

      苏国勋.理性化的限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3
  • 文章访问数:  1142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4-10-29
  • 刊出日期:  2014-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刑事冤假错案的发生看法治人格构建

  •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刑事司法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 2.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4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SKPJ-2014-20)

摘要: 刑事程序法的完善和严密是遏制和防范冤假错案的基本主张和一贯路径,也是我国百余年来追求现代法治的基本轨迹。然而,中国近现代的法治实践表明,不断地建章立制和严密法网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法治效果,在刑事领域甚至还频出惊人的重大冤假错案,而这些冤假错案几乎件件都与司法者的不当行为有关,源于法制不完善者很少。我国刑事冤假错案的频发,与我国法治建设中因忽视人的要素而导致法治目标工具化和法治非道德化有关。西方法治经历了对宗教祛魅并将宗教人格精神引入法治理性之中的过程。我国应当对传统儒家伦理进行祛魅,承继其人格精神的理性成分,以作为我国构建现代法治人格之借鉴。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