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聂海杰 黄明睿

引用本文: 聂海杰, 黄明睿. 博士论文: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1): 27-35. doi: 10.12186/2022.01.004

博士论文: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XB095)

  • 中图分类号: B0-0

Doctord dissertation:the logical beginning of the turn of Marx's world outlook

  • Received Date: 2021-06-26

    CLC number: B0-0

  • 摘要: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整体逻辑进程看,博士论文对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时期,马克思遭遇了旧哲学将"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截然对立的难题,陷入了无法克服的"世界观危机"之中。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性材料《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对该难题进行了深入求解,确立了将"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有机统一的哲学观。这一成果不仅使得马克思走出了"世界观危机",而且为其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所实现的世界观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一,马克思摒弃了将"感性世界"视为"假象世界"的"柏拉图主义信条",截然相反地承认"感性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存在论前提;其二,马克思深刻把握住了"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矛盾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其辩证转化作了深入剖析,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方法论根据;其三,马克思追溯了造成"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二者矛盾关系的根源,并将消除根源、解决矛盾的方法诉诸主体的抗争,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价值观支撑。在此意义上,博士论文构成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1. [1]

      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7.

    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

    3. [3]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82.

    4. [4]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林中路[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48.

    5. [5]

      强以华,唐东哲.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8-69.

    6. [6]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尼采(下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910.

    7. [7]

      海德格尔.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M].朱清华,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20:13.

    8. [8]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四[M].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56.

    9. [9]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

    10.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 [11]

      孙伯鍨.孙伯鍨哲学文存:第一卷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64.

    12.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13. [13]

      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M].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27.

    14. [14]

      拉法格,等.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胡尧之,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87.

    15. [15]

      韩蒙.马克思思想变迁的社会主义线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82.

    16. [16]

      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M].刘丕坤,王以铸,杨静远,译.持平,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17. [17]

      姚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1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18.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1.

    19. [19]

      聂锦芳.滥觞与勃兴:马克思思想起源探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5.

    20. [20]

      冯章.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5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325.

    21. [2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 [22]

      吴晓明.超感性世界的神话学及其末路: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78.

    23. [23]

      吴晓明.黑格尔的哲学遗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8.

    24. [24]

      吴晓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2.

    25. [25]

      张文喜.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0.

    26. [26]

      广松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M].邓习议,译.张一兵,审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62.

    1. [1]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2. [2]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3. [3]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4. [4]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5. [5]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6. [6]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7. [7]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8. [8]

      郑世保荣滢滢 . 高校学生间纠纷的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9-85. doi: 10.12186/2024.05.010

    9. [9]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10. [10]

      杨波卞京 . 国外概念整合研究的新动态与趋势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25-36. doi: 10.12186/2024.05.004

    11. [11]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12. [12]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13. [13]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14. [14]

      郑永君张金行 . 乡村振兴视域下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关中A村的案例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61-71. doi: 10.12186/2024.06.008

    15. [15]

      马雪 . AIGC技术在新闻内容自动化生成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8-114. doi: 10.12186/2024.05.014

    16. [16]

      孙毅梁泽贤 . “腿(leg)”隐喻在汉英表达中的认知语言学阐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7-24. doi: 10.12186/2024.05.003

    17. [17]

      宋德涛 . 政府职能转变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的现实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3-78. doi: 10.12186/2024.05.009

    18. [18]

      潘照东 . 权利本位语境下认罪认罚量刑从宽的路径优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86-92. doi: 10.12186/2024.05.011

    19. [19]

      关小克王建骁 . 基于系统思维的耕地高质量治理路径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53-60,71. doi: 10.12186/2024.06.007

    20. [20]

      李彦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16,36. doi: 10.12186/2024.05.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119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1-06-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博士论文: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XB095)

摘要: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整体逻辑进程看,博士论文对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时期,马克思遭遇了旧哲学将"应有之物"与"现有之物"截然对立的难题,陷入了无法克服的"世界观危机"之中。在博士论文及其准备性材料《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马克思对该难题进行了深入求解,确立了将"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有机统一的哲学观。这一成果不仅使得马克思走出了"世界观危机",而且为其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所实现的世界观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一,马克思摒弃了将"感性世界"视为"假象世界"的"柏拉图主义信条",截然相反地承认"感性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存在论前提;其二,马克思深刻把握住了"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矛盾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其辩证转化作了深入剖析,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方法论根据;其三,马克思追溯了造成"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二者矛盾关系的根源,并将消除根源、解决矛盾的方法诉诸主体的抗争,为其世界观转向奠定了价值观支撑。在此意义上,博士论文构成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逻辑开端。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