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意义、成效及其启示

余斌

引用本文: 余斌. 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意义、成效及其启示[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2): 1-15. doi: 10.12186/2021.02.001

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意义、成效及其启示

    作者简介: 余斌(1969-),男,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基金项目: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A8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effectivenes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 Received Date: 2021-01-28

    CLC number: A8

  • 摘要: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从1921年起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俄国当时的国情和世界的世情有很大的关系,是列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解决苏维埃俄国现实问题的成果。十月革命完成了推翻资产阶级的任务,但是,俄国的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否定小私有制的历史任务。这个历史任务落到了俄国工人阶级的肩上,这是导致新经济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但是,由于今天中国的国情与当年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局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我们既不能用当年的新经济政策来指导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不能随便借鉴当年的新经济政策。不过,我们可以向列宁学习,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应对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
    1. [1]

      列宁.列宁论新经济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

    2. [2]

      列宁.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3]

      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 [4]

      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 [5]

      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 [6]

      列宁.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4.

    8.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6.

    9. [9]

      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

    10. [10]

      列宁.列宁全集:第5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38.

    11. [11]

      习近平.更好认识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N].光明日报,2014-07-09(01).

    12. [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光明日报,2020-11-04(04).

    13. [1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9.

    14. [14]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光明日报,2015-11-25(01).

    15. [15]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63.

    16. [16]

      余斌.再论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9):5.

    17. [17]

      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7-468.

    1. [1]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2. [2]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3. [3]

      徐苗 . 马克思早期探寻“物质利益难题”之路及其对国家治理实践的启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 doi: 10.12186/2025.01.001

    4. [4]

      饶宝美张乾元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6-25. doi: 10.12186/2024.06.003

    5. [5]

      施志晖陆岷峰 .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融合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49-55. doi: 10.12186/2024.05.006

    6. [6]

      唐晔耿菲遥 . 从《清明上河图》看中国传统城市经济.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33-38. doi: 10.12186/2025.01.005

    7. [7]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8. [8]

      殷晓琳 .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50-58. doi: 10.12186/2025.01.007

    9. [9]

      张世军陈国宏梅宝林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88-94,104. doi: 10.12186/2025.01.011

    10. [10]

      安慧王晓娅 . 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场景应用与企业价值创新——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69-77. doi: 10.12186/2025.01.009

    11. [11]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12. [12]

      孙毅梁泽贤 . “腿(leg)”隐喻在汉英表达中的认知语言学阐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7-24. doi: 10.12186/2024.05.003

    13. [13]

      周广亮许皓轩 . 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资源配置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78-87. doi: 10.12186/2025.01.010

    14. [14]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15. [15]

      陈建名牛仪萌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0-57. doi: 10.12186/2025.02.007

    16. [16]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2
  • 文章访问数:  16555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1-01-28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意义、成效及其启示

    作者简介:余斌(1969-),男,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102
基金项目: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摘要: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从1921年起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俄国当时的国情和世界的世情有很大的关系,是列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解决苏维埃俄国现实问题的成果。十月革命完成了推翻资产阶级的任务,但是,俄国的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否定小私有制的历史任务。这个历史任务落到了俄国工人阶级的肩上,这是导致新经济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但是,由于今天中国的国情与当年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局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我们既不能用当年的新经济政策来指导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不能随便借鉴当年的新经济政策。不过,我们可以向列宁学习,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应对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