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传统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以胶东P市为例
-
摘要: 在传统乡村社会里,对农民而言,集市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生活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赶集路上的交往。这种跟同村的路伴儿或集市路上偶遇的熟人交往,既巩固了原有的熟人关系,又扩大了原有的社交范围。二是集市上的社会关联与人际交往。除趁赶集走亲访友外,村民通过固定市场交易还会建立起一种半熟人关系,这种交往甚至会延伸为在生活上的互助。三是茶铺资讯传播与休闲。茶铺为赶集的村民歇脚提供了方便,也满足了人们听闻信息、交流和闲玩等需要。可以说,集市作为跨出村界的基层市场社区的存在,有利于区域社会的整合。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应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乡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文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使日趋衰微的集市恢复其社会功能,以缓解乡村社会关系所面临的危机。
-
-
[1]
李正华.乡村集市与近代社会——二十世纪前半期华北乡村集市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
[2]
蒋超.公共生活的变革:一个西南农村定期集市的兴起与衰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6):124.
-
[3]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7.
-
[4]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86.
-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
[6]
岳谦厚,郝正春.传统庙会与乡民休闲——以明清以来陕西庙会为中心的考察[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6.
-
[7]
刘少杰.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21.
-
[8]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9]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9.
-
[10]
万振凡.苏区革命与农村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26.
-
[11]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M].李德英,谢继华,邓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42.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33
- 文章访问数: 1622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