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史知识体系的清末建构述评

苏全有

引用本文: 苏全有. 晚清史知识体系的清末建构述评[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6): 84-90,108. doi: 10.12186/2022.06.011

晚清史知识体系的清末建构述评

    作者简介: 苏全有(1966-),男,河南省辉县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19-CXTD-02)

  • 中图分类号: G633.51

A re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the Late Qing histo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 Received Date: 2022-02-25

    CLC number: G633.51

  • 摘要: 有关晚清史知识体系的建构,清末中小学等教材是很好的审视载体。清末时人对晚清史的知识建构分为两类:一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纵向书写,二是以类别区分的横向书写。晚清史知识体系中有三个比较敏感的难点和重点:鸦片战争中道光帝与林则徐被贬问题、戊戌变法中慈禧与光绪之关系的处理问题、义和团运动中慈禧的责任问题。时人的叙事受时代的局限所致,主体是为道光与慈禧等当政者避讳。清末所形成的晚清史知识体系对后世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之后的晚清史内容,在清末基本定型,并且一直延伸至今。至于知识体系中所涉及的当政者的敏感点表述,到了民国以后,有关清朝的时代局限已不复存在,且因史观和立场的影响而与之前截然相反,清末有关晚清史的知识建构,影响在于内容,而非史观。
    1. [1]

      章嵚,丁锡华.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册[M].上海:文明书局,1908.

    2. [2]

      姚祖义.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第2册[M].夏佐曾,张元济,参阅.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

    3. [3]

      姚祖义.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第4册[M]. 金为,校订.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

    4. [4]

      沈恩膏.历史教科书本朝史[M].朱寿朋,校订.上海:中国图书公司,1908.

    5. [5]

      吕瑞廷,赵徵璧.中学堂教科书新体中国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07.

    6. [6]

      汪荣宝.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M].张元济,校订.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

    7. [7]

      章嵚,丁锡华.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下册[M].上海:文明书局,19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1465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2-02-2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晚清史知识体系的清末建构述评

    作者简介:苏全有(1966-),男,河南省辉县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19-CXTD-02)

摘要: 有关晚清史知识体系的建构,清末中小学等教材是很好的审视载体。清末时人对晚清史的知识建构分为两类:一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纵向书写,二是以类别区分的横向书写。晚清史知识体系中有三个比较敏感的难点和重点:鸦片战争中道光帝与林则徐被贬问题、戊戌变法中慈禧与光绪之关系的处理问题、义和团运动中慈禧的责任问题。时人的叙事受时代的局限所致,主体是为道光与慈禧等当政者避讳。清末所形成的晚清史知识体系对后世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之后的晚清史内容,在清末基本定型,并且一直延伸至今。至于知识体系中所涉及的当政者的敏感点表述,到了民国以后,有关清朝的时代局限已不复存在,且因史观和立场的影响而与之前截然相反,清末有关晚清史的知识建构,影响在于内容,而非史观。


参考文献 (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