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域下的灾后重建研究——以汶川“5·12”地震为例
-
摘要: 灾难是人类社会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人类学在灾后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民族志的撰写、文化的重建和保护、悼念仪式的扩大化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与行动选择的特殊作用。(1)民族志的记录和表达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手段。灾后重建中的民族志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民族志的撰写要将"真实性"与"超越真实性"、对"他者"关怀与"以人为本"、"深度体验"与"追踪调查"相结合。(2)文化的重建和保护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内容,具体包括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族群文化的重建和保护。灾后重建中,文化重建和保护的原则是考察并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整体性。(3)悼念仪式扩大化是灾后重建的有效路径。灾后重建中的国殇仪式是举国悲痛哀思的表达、民众力量的凝聚。灾后重建中的丧葬仪式表达了生者难以言说的情绪,丧葬仪式通过相应的情感表达、行为活动使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得以加深,丧葬仪式的节点时段使人们得以持续一个相当的哀伤过程。(4)人文关怀是灾后重建的本质要求。灾后重建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包括幸存者、遇难者家属、救援人员和特殊群体。灾后重建体现人文关怀,应充分做好灾难救治的准备工作,尊重灾区当地的民俗和灾区人民的自主选择,加大与受灾民众的沟通与交流。
-
-
[1]
纳日碧力戈.灾难的人类学辨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9):11.
-
[2]
白璐.灾后重建中的民族文化保护问题[D].济南:山东大学,2010.
-
[3]
范可.灾难的仪式意义与历史记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8.
-
[4]
郭金秀.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死亡文化的宗教因素[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0):45.
-
[5]
段华明.城市灾害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14.
-
[6]
肖春飞,刘海,徐松.四百多名干部遇难以后北川县干部巍然屹立[N].人民日报,2008-06-06(07).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32
- 文章访问数: 1178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