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disposition概念的伦理意蕴

陈晓曦

引用本文: 陈晓曦. 试论disposition概念的伦理意蕴[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2): 30-3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6.02.005

试论disposition概念的伦理意蕴

  • 基金项目: 滁州学院项目(2014PY11、2014jyy041)
    国家重大攻关课题(12&ZD122)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2014SZKMSGZS016)

  • 中图分类号: B82

On the ethical implication of disposition

  • Received Date: 2015-11-01
    Available Online: 2016-04-15

    CLC number: B82

  • 摘要: disposition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涵义是道德意向或道德性情。古往今来,许多道德哲学家都对此做过深入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明确地将disposition视为“理性规训”,并且从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两个层面强调了这一范畴的形而上意蕴。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从人性分析和人如何向善的角度,赋予disposition这一范畴以更加具体的内容。康德坚持人性善恶并存的观点,把disposition界定为向善的禀赋,并且赋予其三重内涵,即机械性质的自保自爱、人超越于物的类本质意识和敬重道德普遍法则的敏感性人格。另外,哈奇森也对disposition做出了自己的界定。哈奇森力图在情感领域确立一个秩序,以阐明道德意识结构,disposition成了他判断道德与否的一个易感性的尺度和关键位置,它指向何处,将直接决定人的道德善恶倾向。回顾以上这些哲学家们关于disposition的思想和观点,发现在disposition这个重要的道德哲学范畴里蕴含着伦理学的原初家园追求。精神世界、道德世界的理想无疑也是建立一种家园,让出于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在家园安顿的人,回归到其应有的居所。这个理想的实现过程,恰恰也是性情的调整、意向态度的觉悟、情感秩序的确立及灵魂的再安顿过程。
    1. [1]

      ARISTOTLE.Nicomachean ethics[M].CRISP R,translat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29.

    2. [2]

      ARISTOTLE.The nicomachean ethics[M].RACKHAM H,translate.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6:95.

    3. [3]

      HUGHES G J.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Aristotle on ethics[M].London:Routledge,2001:54.

    4. [4]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03
      a.

    5. [5]

      张伯伦.亚里士多德为什么称伦理学为Et-hics——《欧德谟伦理学》[C]//刘小枫,编.城邦与自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柯常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250-260.

    6. [6]

      吴飞.奥古斯丁论“前性情”[J].世界哲学,2010(1):33.

    7. [7]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2.

    8. [8]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9.

    9. [9]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0. [1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6.

    11. [11]

      BRUCE N Waller.Consider philosoph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11:377.

    12. [12]

      SHAFTESBURY.Characteristicks of man,manners,opinions,times[M].Indianapolis:Liberty Fund,2001:27.

    13. [13]

      HUTCHESON.An inquiry into the original of our ideas of beauty and virtue(in two treatises)[M].Indianapolis:Liberty Fund,2004:147.

    14. [14]

      JOHN Clarke.The foundation of moral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Thomas G,1726:92-101.

    15. [15]

      HUTCHESON.An essay on the nature & conduct of the passions & affections,with illustrations on the moral sense[M].Indianapolis:Liberty Fund,Inc.2002:4-5.

    16. [16]

      ADAM Smith.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M].Indianapolis:Liberty Fund,1984:39,61,172.

    17. [17]

      王先谦.荀子集解:卷十七“性恶”第二十三[M].沈啸环,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505.

    18. [18]

      安乐哲,郝大维.《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J].中国哲学史,2002(3):5.

    19. [19]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20. [20]

      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M].欧东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2
  • 文章访问数:  13827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5-11-01
  • 刊出日期:  2016-04-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试论disposition概念的伦理意蕴

  • 滁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安徽 滁州 239000
基金项目:  滁州学院项目(2014PY11、2014jyy041)国家重大攻关课题(12&ZD122)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2014SZKMSGZS016)

摘要: disposition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涵义是道德意向或道德性情。古往今来,许多道德哲学家都对此做过深入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明确地将disposition视为“理性规训”,并且从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两个层面强调了这一范畴的形而上意蕴。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从人性分析和人如何向善的角度,赋予disposition这一范畴以更加具体的内容。康德坚持人性善恶并存的观点,把disposition界定为向善的禀赋,并且赋予其三重内涵,即机械性质的自保自爱、人超越于物的类本质意识和敬重道德普遍法则的敏感性人格。另外,哈奇森也对disposition做出了自己的界定。哈奇森力图在情感领域确立一个秩序,以阐明道德意识结构,disposition成了他判断道德与否的一个易感性的尺度和关键位置,它指向何处,将直接决定人的道德善恶倾向。回顾以上这些哲学家们关于disposition的思想和观点,发现在disposition这个重要的道德哲学范畴里蕴含着伦理学的原初家园追求。精神世界、道德世界的理想无疑也是建立一种家园,让出于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在家园安顿的人,回归到其应有的居所。这个理想的实现过程,恰恰也是性情的调整、意向态度的觉悟、情感秩序的确立及灵魂的再安顿过程。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