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考父校诗说评议
-
摘要: 一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正考父曾校对过《诗经·商颂》,为我国校勘之祖。但经史料考证,正考父应该是宋戴公时大夫,生活于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中叶,即周宣王、周幽王和周平王统治时期,而周代文书官守森严,平民是绝无修改权利的。采诗说其实始于汉代,是汉代文人根据汉朝乐府采诗的情形对《诗经》来源渠道所作的推测,并不可信。《诗经》全部是"圣贤"即贵族们的作品,他们创作诗主要是献给统治者,以达到讽谏与歌颂的目的。孔子曾经删诗,他从流传的古诗中选编出305篇汇集成《诗经》,是《诗经》的整理者和编订者。因此,首见于《国语·鲁语(下)》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中的"校"并非"校勘"之意,应理解为"整理"之意较妥。校雠一事,应从孔子开端。
-
-
[1]
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2]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2-283.
-
[3]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83.
-
[4]
赵仲邑.校勘学史略[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13.
-
[5]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7.
-
[6]
罗孟祯.古典文献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406.
-
[7]
管锡华.校勘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16.
-
[8]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4:2-3.
-
[9]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42-243.
-
[10]
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书籍编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56.
-
[1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M].济南:齐鲁书社,1999:1.
-
[12]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13]
扬雄.扬子法言[M].北京:中华书局(用世界书局原版重印),1988.
-
[14]
张西堂.诗经六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
[15]
徐中舒.豳风说——兼论诗经为鲁国师工歌诗之底本[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本第4分
册. -
[16]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17]
顾颉刚.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C]//顾颉刚.古史辨(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18]
朱自清.诗言志辨[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
[19]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20]
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21]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等.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
[22]
罗根泽.由《墨子》引经推测儒墨两家与经书之关系[C]//罗根泽.古史辨(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23]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24]
刘盼遂.论衡集解[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
-
[25]
王国维.说商颂(上)[C]//观堂集林(卷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商务印书馆,1983:20
b. -
[26]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1527.
-
[1]
计量
- PDF下载量: 33
- 文章访问数: 1334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