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理、风险挑战与系统构建

岳强 陈美竹

引用本文: 岳强, 陈美竹.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理、风险挑战与系统构建[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59-67. doi: 10.12186/2025.05.008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理、风险挑战与系统构建

    作者简介: 岳强(197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陈美竹(2001—),女,辽宁省锦州市人,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项目: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2407)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22R2V9H3P0019)

  • 中图分类号: G641

Coupled mechanisms, risk challenges,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GenAI enabl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Received Date: 2025-04-05

    CLC number: G641

  •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变革带来了重要突破口。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运行机制、供需和生态方面的三重耦合,为其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合理依据。但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技术适配、技术供给、主体能力和伦理规范等方面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为了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环境涵育、体制保障、技术创构、主体培塑和伦理制衡五个维度协同发力,构筑多元育人场域,搭建长效体制框架,打造专业知识架构,提升主体数字胜任力,筑牢坚实道德底线,构建全面、系统、立体的五位一体赋能系统,为数智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条可行之路。
    1.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66.

    2. [2]

      把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办好[N].人民日报,2024-03-10(02).

    3. [3]

      阮一帆,王智博.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5(2):4-7.

    4. [4]

      王思佳,张瑜.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逻辑及矛盾调适: 从ChatGPT到GPT-4o[J].思想教育研究,2024(12):52-58.

    5. [5]

      陈建名,牛仪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6(2):50-57.

    6. [6]

      代玉启,田雨.深刻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作用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25(2):74-80.

    7. [7]

      AI“会说谎”,我们要学会“追问”[N].新华日报,2025-02-24(05).

    8. [8]

      姜传聪.人工智能视角的技术中立原则[EB/OL].(2024-07-19)[2025-03-14].https://mp.weixin.qq.com/s/Lp2nWJhsum_7uj--upYLMA.

    9. [9]

      张娟,邓卓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风险与防范[J].教学与管理,2025(18):80-89.

    1. [1]

      汪金英张远彤宁亚丽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挑战与应对.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51-58,74. doi: 10.12186/2025.05.007

    2. [2]

      苏晔张亚茹 .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探赜.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68-74. doi: 10.12186/2025.05.009

    3. [3]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4. [4]

      刘丽君 .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82-89. doi: 10.12186/2025.02.011

    5. [5]

      李燕武威 .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内涵、原则与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33-40. doi: 10.12186/2025.04.005

    6. [6]

      陈建名牛仪萌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0-57. doi: 10.12186/2025.02.007

    7. [7]

      王天笑邢一士 . 当前我国教育家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3-100. doi: 10.12186/2024.06.012

    8. [8]

      冯合国刘瑞杰 . 教育家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多维形塑路径探赜.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41-49. doi: 10.12186/2025.04.006

    9. [9]

      杨晓闻珂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50-57. doi: 10.12186/2025.04.007

    10. [10]

      邹娜张西通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 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94-102. doi: 10.12186/2025.03.011

    11. [11]

      陈建兵胡江南 .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12. [12]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13. [13]

      宋谦 . 民国张钫与“家长式”慈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36-46. doi: 10.12186/2025.03.005

    14. [14]

      马雪 . AIGC技术在新闻内容自动化生成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8-114. doi: 10.12186/2024.05.014

    15. [15]

      崔会敏胡嘉慧 .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55-61. doi: 10.12186/2025.03.007

    16. [16]

      饶宝美张乾元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6-25. doi: 10.12186/2024.06.003

    17. [17]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18. [18]

      樊晓燕董怡然 . 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1-8. doi: 10.12186/2025.04.001

    19. [19]

      李佳怡贠佳可 . 历史·理论·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9-14,23. doi: 10.12186/2025.04.002

    20. [20]

      安慧王晓娅 . 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场景应用与企业价值创新——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69-77. doi: 10.12186/2025.01.009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7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5-04-0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理、风险挑战与系统构建

    作者简介:岳强(197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陈美竹(2001—),女,辽宁省锦州市人,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东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2407)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22R2V9H3P0019)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变革带来了重要突破口。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运行机制、供需和生态方面的三重耦合,为其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合理依据。但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技术适配、技术供给、主体能力和伦理规范等方面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为了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环境涵育、体制保障、技术创构、主体培塑和伦理制衡五个维度协同发力,构筑多元育人场域,搭建长效体制框架,打造专业知识架构,提升主体数字胜任力,筑牢坚实道德底线,构建全面、系统、立体的五位一体赋能系统,为数智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