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探赜

苏晔 张亚茹

引用本文: 苏晔, 张亚茹.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探赜[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68-74. doi: 10.12186/2025.05.009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探赜

    作者简介: 苏晔(1978—),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亚茹(2001—),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GJJG04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BKS133)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303035)

  • 中图分类号: G41

Exploring the narrativ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GenAI

  • Received Date: 2025-03-26

    CLC number: G41

  • 摘要: 以智能技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依托强大的信息生成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带来新机遇,其具体体现在智能教师担当叙事主体角色,图文叙事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叙事场域逐渐打破时空限制,以及叙事内容可达“无中生有”的程度。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权力越位、娱乐至上、虚拟沉溺和生成偏差等风险,政府需协同高校、高科技企业强化叙事中“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确保叙事方式兼顾思想性和趣味性,把握叙事场域的虚拟与现实边界,营造良好的叙事内容创制环境,以助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向上向善”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
    1. [1]

      王霂凡.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应然方向、现实审视与时代转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2):110-117.

    2. [2]

      阮一帆,王智博.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5(2):4-7.

    3. [3]

      任凤琴,董子涵.风险与超越: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伦理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6):80-89.

    4. [4]

      程琼,刘宏达.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构建及其风险防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8):87-95.

    5.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6. [6]

      崔中良.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叙事主体的社会风险及治理[J].云南社会科学,2024(2):47-58.

    7. [7]

      温小平.新文化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1-2,6-7.

    8. [8]

      涂刚鹏,段港回.算法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与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3(7):37-42.

    9. [9]

      张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和可能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7):131-142.

    10. [10]

      方正.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的应用图景、问题透视与行动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6):209-217.

    11. [11]

      张铮,刘晨旭.大模型幻觉:人机传播中的认知风险与共治可能[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5):171-180.

    12. [12]

      姚芷琪,顾友仁.图像叙事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机遇、困境与纾解[J].理论导刊,2024(11):56-62.

    1. [1]

      汪金英张远彤宁亚丽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挑战与应对.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51-58,74. doi: 10.12186/2025.05.007

    2. [2]

      岳强陈美竹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理、风险挑战与系统构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59-67. doi: 10.12186/2025.05.008

    3. [3]

      吴志兴苟延峰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转变与功能发挥.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65-72. doi: 10.12186/2025.02.009

    4. [4]

      陈建名牛仪萌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0-57. doi: 10.12186/2025.02.007

    5. [5]

      张爱军 . 短视频政治传播的特征、风险及其治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65-72. doi: 10.12186/2024.05.008

    6. [6]

      冯合国刘瑞杰 . 教育家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多维形塑路径探赜.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41-49. doi: 10.12186/2025.04.006

    7. [7]

      周晓东范文源 . 高管激励促进企业创新了吗?——基于风险承担水平的再检验.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25-32. doi: 10.12186/2025.02.004

    8. [8]

      安慧王晓娅 . 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场景应用与企业价值创新——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69-77. doi: 10.12186/2025.01.009

    9. [9]

      宋勇超赵媛媛 .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与审计对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33-39. doi: 10.12186/2025.02.005

    10. [10]

      王岩王亚迪 . 异质性特征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75-83. doi: 10.12186/2025.03.009

    11. [11]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12. [12]

      杨晓闻珂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50-57. doi: 10.12186/2025.04.007

    13. [13]

      宋谦 . 民国张钫与“家长式”慈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36-46. doi: 10.12186/2025.03.005

    14. [14]

      马雪 . AIGC技术在新闻内容自动化生成中的应用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8-114. doi: 10.12186/2024.05.014

    15. [15]

      崔会敏胡嘉慧 .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 逻辑、价值意蕴与完善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55-61. doi: 10.12186/2025.03.007

    16. [16]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17. [17]

      樊晓燕董怡然 . 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1-8. doi: 10.12186/2025.04.001

    18. [18]

      李佳怡贠佳可 . 历史·理论·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三重逻辑.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9-14,23. doi: 10.12186/2025.04.002

    19. [19]

      饶宝美张乾元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6-25. doi: 10.12186/2024.06.003

    20. [20]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73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5-03-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探赜

    作者简介:苏晔(1978—),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亚茹(2001—),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GJJG04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BKS133)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303035)

摘要: 以智能技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依托强大的信息生成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带来新机遇,其具体体现在智能教师担当叙事主体角色,图文叙事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叙事场域逐渐打破时空限制,以及叙事内容可达“无中生有”的程度。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权力越位、娱乐至上、虚拟沉溺和生成偏差等风险,政府需协同高校、高科技企业强化叙事中“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确保叙事方式兼顾思想性和趣味性,把握叙事场域的虚拟与现实边界,营造良好的叙事内容创制环境,以助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向上向善”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创新。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