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民族化视角下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表演

李静

引用本文: 李静. 话剧民族化视角下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表演[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4): 75-82. doi: 10.12186/2021.04.010

话剧民族化视角下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表演

    作者简介: 李静(1983-),女,河南省林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莎士比亚戏剧、英美文学。;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ZDA294)

  • 中图分类号: J805;I053

The performance of Shakespearean pla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aju sinicization

  • Received Date: 2021-05-17

    CLC number: J805;I053

  • 摘要: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表演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话剧民族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被看作西方话剧表演的典范,承担着社会宣传和启蒙民众的民族化使命;20世纪80年代,中国话剧表演借鉴戏曲元素的民族化倾向也体现在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与此同时,中国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推动了同时期的莎士比亚戏曲表演;20世纪90年代,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成果体现在先锋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21世纪以来,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无法调和与先锋性之间看似对立的关系。因此,只有理顺中国先锋话剧民族化和先锋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国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
    1. [1]

      胡星亮.中国现代戏剧论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0.

    2. [2]

      李伟民.青春、浪漫与诗意美学风格的呈现:张奇虹对莎士比亚经典《威尼斯商人》的舞台叙事[J].四川戏剧,2014(6):101.

    3. [3]

      TIAN M.Poetics of displacement: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western intercultural theatre[D].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1.

    4. [4]

      穆海亮.先锋戏剧与传统资源[D].开封:河南大学,2006.

    5. [5]

      张赟.林兆华导表演艺术与话剧"中国学派"的探索发展[J].四川戏剧,2018(4):73.

    6. [6]

      焦菊隐.关于哈姆雷特[M]//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焦菊隐全集:第1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48.

    7. [7]

      黄诗芸.莎士比亚的中国旅行从晚清到21世纪[M]. 孙艳娜,张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09.

    8. [8]

      孙艳娜.莎士比亚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接受与流变[J].国外文学,2014(4):34.

    9. [9]

      方平.什么叫"莎士比亚化"?——谈剧作家和他笔下的人物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1982(3):3.

    10. [10]

      ZHANG X Y. Shakespeare in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traditions and cultures[M]. London: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1996:129.

    11. [11]

      LI R R. Shashibiya:Staging Shakespeare in China[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3:228.

    12. [12]

      陈世雄.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6.

    13. [13]

      苏民.论焦菊隐导演学派[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5:172.

    14. [14]

      高行健.戏剧革新家林兆华[M]//林克欢.林兆华导演艺术.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1992:4.

    15. [15]

      李伟民.追求真善美之永恒:曹禺对中国莎学的卓越贡献兼及中国莎剧演出[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3):79.

    16. [16]

      高行健.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

    17. [17]

      黄佐临.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舞台演出的展望[M]//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莎士比亚在中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13.

    18. [18]

      陆谷孙.帷幕落下以后的思考[M]//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莎士比亚在中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19. [19]

      CHEN X M.A "Wildman" between two cultures:Some paradigmatic remarks on "influence studies"[J].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1992(4):397.

    20. [20]

      周宁.比较戏剧学: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25.

    21. [21]

      童道明.于是之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J].新世纪剧坛, 2013(3):42.

    22. [22]

      徐晓钟,谭霈生.新时期戏剧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219.

    23. [23]

      于是之.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5:11.

    24. [24]

      林兆华.导演小人书:做戏[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4.

    25. [25]

      刘平.传统的不"旧"新潮的不"新":二○○一年北京话剧舞台演出感言[J].戏剧之家,2001(3):4.

    26. [26]

      孙辉.迷失的宿将[J].艺术评论,2005(7):62.

    27. [27]

      LIN W Y.Lin Zhaohua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Huaju[D].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2006.

    1. [1]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2. [2]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3. [3]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4. [4]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5. [5]

      吴宁程艳芳张颖 .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以福州市军门社区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43-52. doi: 10.12186/2024.06.006

    6. [6]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7. [7]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8. [8]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1174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1-05-17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话剧民族化视角下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表演

    作者简介:李静(1983-),女,河南省林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莎士比亚戏剧、英美文学。
  • 1. 郑州轻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 2. 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ZDA294)

摘要: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表演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话剧民族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被看作西方话剧表演的典范,承担着社会宣传和启蒙民众的民族化使命;20世纪80年代,中国话剧表演借鉴戏曲元素的民族化倾向也体现在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与此同时,中国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推动了同时期的莎士比亚戏曲表演;20世纪90年代,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成果体现在先锋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21世纪以来,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无法调和与先锋性之间看似对立的关系。因此,只有理顺中国先锋话剧民族化和先锋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国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


参考文献 (2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