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概况与展望

黄天弘 武艳丽

引用本文: . doi: 10.12186/2025.02.0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概况与展望

    作者简介: 黄天弘(1968—),女,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武艳丽(1996—),女,河南省濮阳市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1VSZ061)

  • 中图分类号: D61

Research overview and prospects on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of the CPC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 Received Date: 2024-08-31

    CLC number: D61

  • 摘要: 当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研究涵盖了纪念活动的缘起、形式、特征、话语谱系和功能等多个维度,并展现出跨学科综合分析的趋势。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研究仍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尤其是在运用历史形式的认知与“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方面,这些研究方法对于丰富和发展该领域的学术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术界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对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1. [1]

      李军全.中共纪念史研究的反思与突破[J].史学理论研究,2023(3): 101-111,159.

    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3. [3]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7-30(01).

    4. [4]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3-22(01).

    5. [5]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1).

    6. [6]

      苏若群.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原因论述的演变:以抗战胜利以来历次纪念活动的论述为中心[J].江汉论坛,2015(7): 109-118.

    7. [7]

      周树辉,陈妮.新中国成立后纪念十月革命的历史考察与启示[J].探索,2017(3): 5-12.

    8. [8]

      许冲.一九五七年布尔什维克革命胜利纪念活动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7(8): 52-64.

    9. [9]

      张远新,吴素霞.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活动回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4): 60-68,108.

    10. [10]

      王舒.中国共产党“一二·九”运动纪念活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

    11. [11]

      郭辉,刘楚.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孙中山诞辰纪念活动[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1): 106-116,158.

    12. [12]

      赵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导师纪念活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13. [13]

      葛曲,秦燕.纪念仪式的动员逻辑:以延安时期中共纪念活动为个案的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5): 33-41.

    14. [14]

      周游,程莎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中共“五四”纪念研究:1949—1966[J].近代史学刊,2020(1):93-103,287
      -288.

    15. [15]

      郭辉,白杨洋.改革开放以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述论[J].安徽史学,2016(3): 159-169.

    16. [16]

      童小彪.论中共纪念空间的结构特点[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 1-10.

    17. [17]

      梁少春.空间与象征: 中国共产党国庆纪念研究的新维度[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9(4): 4-10.

    18. [18]

      郭辉.中国近百年来恩格斯记忆的流变与书写特征[J].东南学术,2020(4): 37-45.

    19. [19]

      付启元,卢立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纪念[J].档案与建设,2021(10): 81-83.

    20. [20]

      罗公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七一” 纪念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21. [21]

      俞祖华,程慧荣.百年以来中共“中华民族复兴” 话语的建构:以建党纪念文本为重点[J].人文杂志,2021(5): 1-13.

    22. [22]

      刘意.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体系建构:以《解放日报》(1941—1946)为中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1): 51-56.

    23. [23]

      王强,林琳.中国共产党与五四话语体系的多个面向: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J].观察与思考,2021(5): 65-72.

    24. [24]

      陈金龙.纪念与叙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21(3): 17-24.

    25. [25]

      陈莉莉,贺宁.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纪念话语之嬗变: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青年探索,2021(3): 16-26.

    26. [26]

      王璐瑶.中国共产党抗战纪念话语的政治学研究: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20.

    27. [27]

      胡国胜.纪念符号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形象的塑造[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11-18.

    28. [28]

      冯昊.中国共产党依托纪念活动开展理论创新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21(5): 63-67.

    29. [29]

      魏建克,郝身沛.中共诞辰纪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论析:1938—1951[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29(5): 126-130.

    30. [30]

      王哲.作用与反作用: 中共革命与延安“五四” 纪念:1938—1949[J].人文杂志,2022(10): 128-140.

    31. [31]

      林绪武.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纪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 54-62.

    32. [32]

      刘意,钟德涛.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纪念的新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抗战胜利系列讲话精神[J].探索,2015(6): 18-22,30.

    33. [33]

      严运楼,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马克思纪念活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 32-37.

    34. [34]

      席国庆.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8.

    35. [35]

      张卫明.言中山而伸政见: 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纪念孙中山的政治意蕴变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2): 146-160.

    36. [36]

      杨珂.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37. [37]

      陈金龙,吴昊天.新中国70年国庆纪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学与研究,2019(10): 87-96.

    38. [38]

      贺东航.“纪念讲话” 的话语谱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推进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3): 4-8.

    39. [39]

      闫立光,刘晓华.以纪念活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8): 133-136.

    40. [40]

      刘洁.新时代发挥我国重大节日纪念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2.

    41. [41]

      童小彪.论中国共产党纪念文化的当代建构:以1949—1966年为中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5(5): 126-132.

    42. [42]

      郭若平.中共纪念史研究的学理省思[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2): 14-24.

    43. [43]

      郭若平.投石问路: 中共党史研究与新文化史的邂逅[J].中共党史研究,2014(12): 87-98.

    44. [44]

      李金铮.整体史:历史研究的“三位一体”[J].近代史研究,2012(5):24-28.

    1. [1]

      蒲传新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现实要求——以三个“历史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10. doi: 10.12186/2024.05.001

    2. [2]

      郭风英杨秋实 . 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0-97. doi: 10.12186/2025.02.012

    3. [3]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4. [4]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5. [5]

      朱宗友刘凯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意蕴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8. doi: 10.12186/2024.06.001

    6. [6]

      唐晔耿菲遥 . 从《清明上河图》看中国传统城市经济.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33-38. doi: 10.12186/2025.01.005

    7. [7]

      龙群王云洁 .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四个之问”的科学回答.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15. doi: 10.12186/2024.06.002

    8. [8]

      李欣栩 . 中国红十字会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化发展(1950—1954).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0-85,110. doi: 10.12186/2024.06.010

    9. [9]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10. [10]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0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4-08-3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概况与展望

    作者简介:黄天弘(1968—),女,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武艳丽(1996—),女,河南省濮阳市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郑州轻工业大学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1;
  • 2.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 3.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1VSZ061)

摘要: 当前,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研究涵盖了纪念活动的缘起、形式、特征、话语谱系和功能等多个维度,并展现出跨学科综合分析的趋势。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研究仍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尤其是在运用历史形式的认知与“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方面,这些研究方法对于丰富和发展该领域的学术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术界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对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4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