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刘丽君

引用本文: . doi: 10.12186/2025.02.011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刘丽君(1978—),女,河南省尉氏县人,郑州工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4ZSS04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24FKSB070)

  • 中图分类号: G641;D642

Historical evolution,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shaping and educating with the great Party-building spirit in universities

  • Received Date: 2024-01-25

    CLC number: G641;D642

  • 摘要: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工作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先后承载着“摇篮和策源地”、服务于阶级斗争、培育新人和铸魂育人等重要任务。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责任,是践行学史明理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高校应致力于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教育实践,大力提升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认同,深入挖掘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色资源,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扎实开展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社会实践,并积极建构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协同机制。
    1.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1).

    2. [2]

      曲青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N].人民日报,2021-07-08(09)

    3. [3]

      颜晓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J].红旗文稿,2021(18):1,10-14.

    4. [4]

      耿磊.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J].毛泽东研究,2021(5):17-25.

    5. [5]

      郝永平,孙林.伟大建党精神永放光芒[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7-08(08).

    6. [6]

      马报,王建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结构维度及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8.

    7. [7]

      齐卫平.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四个视角[J].理论与改革,2021(6):1-8.

    8. [8]

      刘建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21(8):12-17.

    9. [9]

      沈传亮.牢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N].延安日报,2021-07-15(07).

    10. [10]

      安培,韩文婷.论伟大建党精神[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23(5):3-11.

    11. [11]

      丁俊萍.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7):4-9.

    12. [12]

      张志丹.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诠释[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32-41.

    13. [13]

      陈胜锦.生成逻辑·内涵解析·实践理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维探赜[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5-25.

    14. [14]

      蒲清平,范海群,何丽玲.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1.

    15. [15]

      周坚.运用思政课讲好伟大建党精神[N].人民日报,2021-11-03(09).

    16. [16]

      蔡志强,袁美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形成机理与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21(8):4-11.

    17. [17]

      蔡文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N].光明日报,2021-07-09(11).

    18. [18]

      李思学.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时代薪传[J].探索,2021(5):38-49.

    19. [19]

      宋友文,黄文燕.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背景、内涵意蕴及弘扬路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7.

    20. [20]

      代玉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逻辑[J].求索,2021(5):33-41.

    21. [21]

      佘双好.思想政治理论变化发展的晴雨表:新中国六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轨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9):9-16.

    22. [22]

      赵浚,孙悦.邓小平育人思想探析:论“四有”新人的历史检视[J].教育探索,2017(6):6-10.

    23. [23]

      卢黎歌,何志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回顾与总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13-16

    24. [24]

      马福运.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学术论坛,2011(4):9-13.

    25. [25]

      邱伟光.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5(3):27-29.

    26. [2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J].党建, 2013(7):10-11.

    27. [27]

      胡俊.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J].机关党建研究,2019(7):18-21.

    28. [28]

      齐鹏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J].教学与研究,2020(11):5-20.

    29. [29]

      王永浩. 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政工学刊,2021(9):10-13.

    30. [30]

      平瑞,潘鑫淼,尹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赜[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3):95-101.

    31. [3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J].党史文汇,2021(8):7-11.

    32. [32]

      罗亮,杨思清.系统论视域下把高校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3(4):106-111.

    33. [33]

      陈一新.学深悟透践行伟大建党精神[N].学习时报,2021-07-26(04).

    34. [34]

      张殿臣.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J].山东教育,2021(Z8):24-25.

    35. [35]

      朱文琦,祝志男.论历史自信的意识形态功能: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J].河南社会科学,2023(1):8-14.

    36. [36]

      中央政法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J].国企,2021(22):4.

    37. [37]

      高巍巍,陶然.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J].池州学院学报,2024,38(5):130-132.

    1. [1]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2. [2]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3. [3]

      王天笑邢一士 . 当前我国教育家精神研究述评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93-100. doi: 10.12186/2024.06.012

    4. [4]

      刘广明韩雨桐 .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表征指标体系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40-49. doi: 10.12186/2025.02.006

    5. [5]

      郑世保荣滢滢 . 高校学生间纠纷的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9-85. doi: 10.12186/2024.05.010

    6. [6]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7. [7]

      杜琳宸 . 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价值指向、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0-107. doi: 10.12186/2024.05.013

    8. [8]

      高丽秦金婷 . 高校社区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内卷化”的多重效应及其发生机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5-104. doi: 10.12186/2025.01.012

    9. [9]

      吴志兴苟延峰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转变与功能发挥.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65-72. doi: 10.12186/2025.02.009

    10. [10]

      陈建名牛仪萌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0-57. doi: 10.12186/2025.02.00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6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4-01-2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刘丽君(1978—),女,河南省尉氏县人,郑州工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郑州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1400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4ZSS04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24FKSB070)

摘要: 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工作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先后承载着“摇篮和策源地”、服务于阶级斗争、培育新人和铸魂育人等重要任务。高校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责任,是践行学史明理的现实需要。在新时代,高校应致力于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教育实践,大力提升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认同,深入挖掘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的特色资源,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扎实开展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社会实践,并积极建构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37)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