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杨晓 闻珂

引用本文: . doi: 10.12186/2025.04.007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 杨晓(1981—),男,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哲学、伦理学;闻珂(1998—),女,河南省汤阴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基金项目: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32400410272)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4SJGLX0993)

  • 中图分类号: G641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tegra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digitization

  • Received Date: 2025-02-07

    CLC number: G641

  • 摘要: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思政课程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将数字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价值:拓展思政课教学的时空场域,增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形态,提升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强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推进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应用。但不可忽视的是,数字化资源开发与整合不足、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堂融合不深、数字化技术运用存在风险、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动力不足等问题深刻影响着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需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通过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整合、构建红色资源数据库、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和红色文化素养、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等方式,积极探索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优化路径。
    1.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01).

    3. [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1).

    4. [4]

      胡伯项,侯世伟.信息化赋能革命文化资源传播的价值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7(3):3-15.

    5. [5]

      王佳,王锋.人工智能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风险及应对机制[J].新闻爱好者,2023(12):89-91.

    6. [6]

      冯多,李大棚.大数据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活力、困境及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2(7):113-121.

    7. [7]

      习近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人民日报,2024-09-11(01).

    8. [8]

      陈建名,牛仪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6(2):50-57.

    9. [9]

      王牧华,方晨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战略构想和实践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1):187-200.

    10. [10]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9.

    11. [1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12. [12]

      阮博,刘曼.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研判及其规避[J].学术探索,2024(6):150-156.

    13. [13]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3-02-14)[2024-10-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

    14. [14]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N].人民日报,2024-03-22(01).

    1. [1]

      李燕武威 .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内涵、原则与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33-40. doi: 10.12186/2025.04.005

    2. [2]

      陈建名牛仪萌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0-57. doi: 10.12186/2025.02.007

    3. [3]

      冯合国刘瑞杰 . 教育家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多维形塑路径探赜.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41-49. doi: 10.12186/2025.04.006

    4. [4]

      王宏宇颜新月张竣迪 . 价值·内容·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8-64. doi: 10.12186/2025.02.008

    5. [5]

      燕连福段朱清 .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讲好道理的目标任务、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24-32. doi: 10.12186/2025.04.004

    6. [6]

      孙远太孙冰清 .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图景、驱动因素与推进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34-42. doi: 10.12186/2024.06.005

    7. [7]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8. [8]

      花俊国苏一鸣崔宇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66-73. doi: 10.12186/2025.04.009

    9. [9]

      姚磊庄晓伟 .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56-64. doi: 10.12186/2024.05.007

    10. [10]

      邹娜张西通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低空经济发展的 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94-102. doi: 10.12186/2025.03.011

    11. [11]

      高丽秦金婷 . 高校社区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内卷化”的多重效应及其发生机理.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5-104. doi: 10.12186/2025.01.012

    12. [12]

      宋鸿立宋雨倩 . 多模态文化隐喻框架下文明互鉴理念的视像化构建及其软传播研究——以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为例.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37-48. doi: 10.12186/2024.05.005

    13. [13]

      陈建兵胡江南 .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14. [14]

      邹海贵谭雅佳 .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 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1

    15. [15]

      汪晓东吴雨泽邢鑫 . 文化自信视域下永春龙水漆篮装饰文化意蕴探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8-104. doi: 10.12186/2025.02.013

    16. [16]

      张世军陈国宏梅宝林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88-94,104. doi: 10.12186/2025.01.011

    17. [17]

      周广亮许皓轩 . 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资源配置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78-87. doi: 10.12186/2025.01.010

    18. [18]

      孙小龙李子华 . 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01-110. doi: 10.12186/2024.06.013

    19. [19]

      戴少刚 . 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86-92. doi: 10.12186/2024.06.011

    20. [20]

      郭进萍 . “两个结合”视域下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承创新刍议.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72-79. doi: 10.12186/2024.06.009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2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5-02-07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杨晓(1981—),男,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哲学、伦理学;闻珂(1998—),女,河南省汤阴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32400410272)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4SJGLX0993)

摘要: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思政课程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将数字化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价值:拓展思政课教学的时空场域,增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形态,提升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强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推进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应用。但不可忽视的是,数字化资源开发与整合不足、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堂融合不深、数字化技术运用存在风险、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动力不足等问题深刻影响着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需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通过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整合、构建红色资源数据库、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和红色文化素养、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等方式,积极探索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