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引入我国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

石华胜

引用本文: 石华胜. 拓展训练引入我国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3): 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4.03.021

拓展训练引入我国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

  • 中图分类号: G807

  • Received Date: 2014-03-01
    Available Online: 2014-06-15

    CLC number: G807

  • 摘要: 中国传统教育不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突出课本知识的掌握。为化解现实困境,一些高校尝试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引入拓展训练。这一做法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还能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开展拓展训练的10所高校进行调查,从中发现,我国高校在训练场地、器械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具有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但是,拓展训练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时尚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际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宣传力度不够、项目缺乏创新性等。针对这些问题,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增强重视程度;二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实现课程的创新和突破;三要增强师资力量;四要加强对拓展训练的管理。
    1. [1]

      于海涛,常会丽.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3.

    2. [2]

      路庆平.拓展训练引入杭州市普通高校的课程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3. [3]

      贾礼君.拓展训练引入高校课程的思考[D].长沙:湖南大学,2008.

    4. [4]

      邓罗平.拓展训练在湖南省高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5. [5]

      邓瑞.河南省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6. [6]

      宋娟.南京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7. [7]

      马胜永.我国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育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8. [8]

      王增斌.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9. [9]

      董红杰.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运动素质及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1. [1]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2. [2]

      郑世保荣滢滢 . 高校学生间纠纷的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79-85. doi: 10.12186/2024.05.010

    3. [3]

      杜琳宸 . 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价值指向、现实困境与纾解对策.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100-107. doi: 10.12186/2024.05.01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4
  • 文章访问数:  1097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14-03-01
  • 刊出日期:  2014-06-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拓展训练引入我国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

  • 铁道警察学院 警体部, 河南 郑州 450053

摘要: 中国传统教育不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突出课本知识的掌握。为化解现实困境,一些高校尝试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引入拓展训练。这一做法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还能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开展拓展训练的10所高校进行调查,从中发现,我国高校在训练场地、器械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具有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但是,拓展训练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时尚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际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宣传力度不够、项目缺乏创新性等。针对这些问题,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增强重视程度;二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实现课程的创新和突破;三要增强师资力量;四要加强对拓展训练的管理。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