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坚强,宋纪真,陈万年,等.醇化过程中烤烟片烟化学成分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3(8):19.
于建军.卷烟工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郭俊成,程晓蕾.烤烟陈化期间理化变化对品质影响的初探[J].安徽烟草科技,1993(2):29.
朱大恒,韩锦峰,张爱萍,等.自然醇化与人工发酵对烤烟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比较研究[J].烟草科技,1999(1):3.
陈万年,宋纪真,范坚强,等.福建和云南烤烟烟片的最佳醇化期及适宜贮存时间[J].烟草科技,2003(7):9.
宋纪真,张增基,陈永龙,等.贮存条件对烤烟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3(9):6.
胡有持,牟定容,李炎强,等.云南和河南陈化的复烤片烟质量的差异[J].烟草科技,2004(9):33.
于建军,李琳,庞天河,等.烟叶发酵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1):108.
赵铭钦,王豹祥,邱立友,等.不同陈化时期烤烟叶片中酶活性及其相关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4):7.
卓思楚,郑湖南,齐凌峰,等.国内烤烟烟叶醇化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91.
汪长国,李宁,寇明钰,等.复烤烟叶异地醇化过程中生物活性的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2):105.
王鹏,戴亚,唐杰,等.重庆地产烟叶最佳醇化期的常规化学成分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0):37.
张允政.烤烟片烟醇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及与醇化质量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刘登乾,李章海,毛化贤,等.陈化对不同产地烤烟品质和香气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585.
司辉,闫铁军,张环宇,等.不同生态产区烤烟片烟化学成分在醇化中的变化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28.
刘磊,王涛,史绍新,等.复烤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8):7.
赵铭钦,赵辉,王文基,等.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3):7.
于建军,杨寒文,毕庆文,等.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2):72.
王能如,李章海,王东胜,等.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总分和香味特征的相关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67.
胡建军,周冀衡,李文伟,等.烤烟香味成分与其感官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J].烟草科技,2007(3):9.
于建军,庞天河,章新军,等.鄂西南烤烟吸食质量与致香物质的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355.
于建军,庞天河,任晓红,等.烤烟中性致香物质与评吸结果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4):346.
黄静文,段焰青,杨金奎,等.烟叶主要致香成分和烟叶等级以及醇化时间的对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3):440.
杨宗灿,王鹏飞,许衡,等.陈化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51(5):615.
张辉,赵秋红.基于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的经济指标的筛选方法[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124(2):52.
赵丽萍,许维军.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及实证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2):144.
王晓鹏,曾永年,曹广超,等.基于多元统计和AHP的青藏高原牧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6):139.
李国栋,胡建军,周冀衡,等.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烤烟化学品质综合评价[J].烟草科技,2008(12):5.
肖雅,马继良,曹凡宝,等.云南烤烟品种K326化学成分分析及聚类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44.
马京民,刘国顺,时向东,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烟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9(7):57.
TANG Q Y,ZHANG C X.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 software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developed for use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J].Insect Science,2013,20(2):254.
李玲燕,徐宜民,王程栋,等.贵州烟区烤烟烟叶香气物质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6,37(1):37.
周坤,周清明,胡晓兰,等.烤烟香气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2):56.
张强,董高峰,和智君,等.云南主产烟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24(7):80.
刘建利,陈涛,朱晓伟,等.基于致香成分的重庆主要烟草种植区溯源特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8):93.
汪耀富,高华军,刘国顺,等.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致香物质含量的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17.
刘培玉,王新发,汪健,等.不同生态地区烤烟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2):239.
李玲燕,徐宜民,王程栋,等.贵州烟区烤烟烟叶香气物质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6,37(1):37.
左天觉,朱尊权.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