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新意”探微
Inquiry into its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of the novelty of Marx's new materialism
-
摘要: 探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新意”,需将新旧哲学的本质差异作为逻辑前提。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是旧哲学即传统西方哲学的两种形态,它们的哲学观点存在着差异性,但它们共同地作为“形而上学”遵循着同一个带有“柏拉图主义”色彩的理论建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彻底性在于:不是在旧哲学的形而上学地基上建构体系,而是要以新哲学取代旧哲学。这一重大哲学革命在内容结构上呈现出双重逻辑:一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破除了唯心主义者对“超感性世界”的绝对崇拜,实现了“哲学王国”和“现实世界”的会通;二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破解了困扰旧唯物主义者的“历史之谜”,实现了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结晶,新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根本变革,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功能上富有“新意”:在理论形态上,新唯物主义呈现出“非形而上学”的鲜明特质;在实践功能上,新唯物主义确立了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有机统一的新哲学观。
-
-
[1]
黑格尔.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3]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63.
-
[4]
吴晓明.再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J].中国社会科学,2023(5):57.
-
[5]
海德格尔.尼采: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
[6]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82.
-
[7]
聂海杰.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311.
-
[8]
康德.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
-
[9]
强以华,唐东哲.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10]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514.
-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
[14]
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90.
-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2.
-
[20]
张文喜.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
-
[21]
冯章.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5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326.
-
[22]
赵长太,聂海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超越意蕴[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9-27.
-
[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27.
-
[2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9.
-
[1]
-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5
- 引证文献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