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新意”探微

聂海杰 卢圣轩

引用本文: 聂海杰, 卢圣轩.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新意”探微[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34-42. doi: 10.12186/2025.05.005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新意”探微

    作者简介: 聂海杰(1981—),男,河南省开封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卢圣轩(2001—),女,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
  •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BZX006)
    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5KC13)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ZZJH-381)

  • 中图分类号: B0-0

Inquiry into its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of the novelty of Marx's new materialism

  • Received Date: 2024-12-26

    CLC number: B0-0

  • 摘要: 探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新意”,需将新旧哲学的本质差异作为逻辑前提。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是旧哲学即传统西方哲学的两种形态,它们的哲学观点存在着差异性,但它们共同地作为“形而上学”遵循着同一个带有“柏拉图主义”色彩的理论建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彻底性在于:不是在旧哲学的形而上学地基上建构体系,而是要以新哲学取代旧哲学。这一重大哲学革命在内容结构上呈现出双重逻辑:一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破除了唯心主义者对“超感性世界”的绝对崇拜,实现了“哲学王国”和“现实世界”的会通;二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破解了困扰旧唯物主义者的“历史之谜”,实现了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结晶,新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根本变革,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功能上富有“新意”:在理论形态上,新唯物主义呈现出“非形而上学”的鲜明特质;在实践功能上,新唯物主义确立了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有机统一的新哲学观。
    1. [1]

      黑格尔.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3]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63.

    4. [4]

      吴晓明.再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J].中国社会科学,2023(5):57.

    5. [5]

      海德格尔.尼采: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6. [6]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82.

    7. [7]

      聂海杰.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311.

    8. [8]

      康德.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

    9. [9]

      强以华,唐东哲.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0. [10]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文集: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514.

    11.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4. [14]

      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6.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90.

    17.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8. [1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2.

    20. [20]

      张文喜.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

    21. [21]

      冯章.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15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326.

    22. [22]

      赵长太,聂海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超越意蕴[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9-27.

    23. [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27.

    24. [2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9.

    1. [1]

      徐苗 . 马克思早期探寻“物质利益难题”之路及其对国家治理实践的启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1-8. doi: 10.12186/2025.01.001

    2. [2]

      马寒王琦 . 青年马克思的地租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0-18. doi: 10.12186/2025.03.002

    3. [3]

      饶宝美张乾元 .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比较研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16-25. doi: 10.12186/2024.06.003

    4. [4]

      万璐鸣 . 马克思的道德观何以可能——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5): 43-50. doi: 10.12186/2025.05.006

    5. [5]

      陈建兵胡江南 .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3

    6. [6]

      陶廷昌 . 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要概览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观照——基于五封书信的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9-17. doi: 10.12186/2025.01.002

    7. [7]

      杨梦欣王浩斌 .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6): 26-33. doi: 10.12186/2024.06.004

    8. [8]

      邹海贵谭雅佳 .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 对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1-9,28. doi: 10.12186/2025.03.001

    9. [9]

      杨波卞京 . 国外概念整合研究的新动态与趋势展望.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25-36. doi: 10.12186/2024.05.004

    10. [10]

      燕连福段朱清 .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讲好道理的目标任务、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24-32. doi: 10.12186/2025.04.004

    11. [11]

      李燕武威 .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内涵、原则与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33-40. doi: 10.12186/2025.04.005

    12. [12]

      冯合国刘瑞杰 . 教育家精神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多维形塑路径探赜.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41-49. doi: 10.12186/2025.04.006

    13. [13]

      尹蕾叶晓彦 . “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9-16. doi: 10.12186/2025.02.002

    14. [14]

      殷晓琳 .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1): 50-58. doi: 10.12186/2025.01.007

    15. [15]

      吴志兴苟延峰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转变与功能发挥.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65-72. doi: 10.12186/2025.02.009

    16. [16]

      郭佳楠 . DeepSeek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作用机理、现实障碍与实践进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3): 84-93. doi: 10.12186/2025.03.010

    17. [17]

      项松林李千一 . 新质生产力赋能“无废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58-65. doi: 10.12186/2025.04.008

    18. [18]

      周广亮王海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问题论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5): 93-99. doi: 10.12186/2024.05.012

    19. [19]

      陈建名牛仪萌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条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2): 50-57. doi: 10.12186/2025.02.007

    20. [20]

      杨晓闻珂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50-57. doi: 10.12186/2025.04.00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8
  • 引证文献数: 0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4-12-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新意”探微

    作者简介:聂海杰(1981—),男,河南省开封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卢圣轩(2001—),女,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
  • 郑州轻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BZX006)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5KC13)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ZZJH-381)

摘要: 探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新意”,需将新旧哲学的本质差异作为逻辑前提。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是旧哲学即传统西方哲学的两种形态,它们的哲学观点存在着差异性,但它们共同地作为“形而上学”遵循着同一个带有“柏拉图主义”色彩的理论建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彻底性在于:不是在旧哲学的形而上学地基上建构体系,而是要以新哲学取代旧哲学。这一重大哲学革命在内容结构上呈现出双重逻辑:一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破除了唯心主义者对“超感性世界”的绝对崇拜,实现了“哲学王国”和“现实世界”的会通;二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破解了困扰旧唯物主义者的“历史之谜”,实现了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结晶,新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根本变革,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功能上富有“新意”:在理论形态上,新唯物主义呈现出“非形而上学”的鲜明特质;在实践功能上,新唯物主义确立了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有机统一的新哲学观。


参考文献 (2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