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方式: |
2025, 26(6): 1-11.
doi: 10.12186/2025.06.001
摘要: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提高党领导敌后抗战的能力,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等方式,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宝贵经验,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顺利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组织保障。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提高党领导敌后抗战的能力,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通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等方式,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抗日根据地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党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宝贵经验,太行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顺利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组织保障。
2025, 26(6): 12-21.
doi: 10.12186/2025.06.002
摘要:
九一八事变次月,左舜生等人在上海创办抗日救亡刊物《民声周报》,该刊认为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此次事变关乎国家存亡,绝非偶然或局部事件。基于此,《民声周报》构建了相互关联、着眼长远的救亡策略:内聚国力,筑牢救亡根基;外抗侵略,武装外交并用;长远复兴,经济、教育自立自强。秉持坚定抗日立场的《民声周报》凭借稳定的出版发行、系统性与前瞻性的主张,兼怀理性与情感的文风,成为当时救亡舆论场域中极具代表性的抗战宣传阵地。《民声周报》不仅展现了知识界对国难的关注与宣传,更凸显出抗战的最终胜利离不开包括知识界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筑牢的根基。
九一八事变次月,左舜生等人在上海创办抗日救亡刊物《民声周报》,该刊认为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此次事变关乎国家存亡,绝非偶然或局部事件。基于此,《民声周报》构建了相互关联、着眼长远的救亡策略:内聚国力,筑牢救亡根基;外抗侵略,武装外交并用;长远复兴,经济、教育自立自强。秉持坚定抗日立场的《民声周报》凭借稳定的出版发行、系统性与前瞻性的主张,兼怀理性与情感的文风,成为当时救亡舆论场域中极具代表性的抗战宣传阵地。《民声周报》不仅展现了知识界对国难的关注与宣传,更凸显出抗战的最终胜利离不开包括知识界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筑牢的根基。
2025, 26(6): 22-30.
doi: 10.12186/2025.06.003
摘要: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在理论上,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为党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在实践上,通过组建理论学习小组、撰写调查研究论著、设立调查研究机构等方式,系统构建起以“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核心的方法论体系,为推进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路径指引。在新时代,深入剖析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实践效能和理论价值。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在理论上,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为党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在实践上,通过组建理论学习小组、撰写调查研究论著、设立调查研究机构等方式,系统构建起以“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核心的方法论体系,为推进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路径指引。在新时代,深入剖析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实践效能和理论价值。
2025, 26(6): 31-38,54.
doi: 10.12186/2025.06.004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俄国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竭力回避俄国资本主义的深刻社会矛盾,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张俄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肃清“合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道路上的错误观点,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论,强调俄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党性原则;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按比例分配论,阐明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实质;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小农经济稳固论,揭示资本主义大农业代替小农业的历史必然。列宁在批判中关于落后的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见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整体宏观调控,实现社会主义再生产供需平衡;必须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向何处去”成为俄国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竭力回避俄国资本主义的深刻社会矛盾,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张俄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肃清“合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道路上的错误观点,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论,强调俄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党性原则;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按比例分配论,阐明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实质;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小农经济稳固论,揭示资本主义大农业代替小农业的历史必然。列宁在批判中关于落后的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见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整体宏观调控,实现社会主义再生产供需平衡;必须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2025, 26(6): 39-47.
doi: 10.12186/2025.06.005
摘要:
目前关于商周中原青铜纹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断代、礼制的考古阐释,而对纹饰符号文化意蕴解读和当代转译路径的研究并不常见。通过对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进行解码与转译,发现:兽面纹(饕餮纹)的权力解码与重构、凤鸟纹的“天命”拓扑现代演绎,使得纹饰从专属走向大众,从神性转向人性,实现了文化认同;从纹饰的哲学意蕴探讨其当代阐释,“中” 是一种追求平衡、秩序的设计哲学和内在精神,“和合” 是一种鼓励跨界融合、包容创新、追求和谐共生的文化策略。教育型的知识传递、数字型的叙事方法和空间型的文化认同,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是一个深刻的课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可为当代设计提供创新实践范式,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
目前关于商周中原青铜纹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断代、礼制的考古阐释,而对纹饰符号文化意蕴解读和当代转译路径的研究并不常见。通过对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进行解码与转译,发现:兽面纹(饕餮纹)的权力解码与重构、凤鸟纹的“天命”拓扑现代演绎,使得纹饰从专属走向大众,从神性转向人性,实现了文化认同;从纹饰的哲学意蕴探讨其当代阐释,“中” 是一种追求平衡、秩序的设计哲学和内在精神,“和合” 是一种鼓励跨界融合、包容创新、追求和谐共生的文化策略。教育型的知识传递、数字型的叙事方法和空间型的文化认同,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商周中原青铜纹饰艺术的当代转化及其应用是一个深刻的课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可为当代设计提供创新实践范式,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
2025, 26(6): 48-54.
doi: 10.12186/2025.06.006
摘要:
河南登封窑曾被誉为“中原民间第一窑”,其凭借独特的工艺技术闻名。宋画格物观以其细心精审物象和“格物致知”的审美风尚,深刻影响了古代登封窑陶瓷创作。通过对宋画格物观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古代登封窑陶瓷色值图像数据采集对比与可视化分析,发现:宋画格物观对登封窑陶瓷的创作思维、造型和色彩表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赋能登封窑陶瓷艺术发展,对推动中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型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登封窑曾被誉为“中原民间第一窑”,其凭借独特的工艺技术闻名。宋画格物观以其细心精审物象和“格物致知”的审美风尚,深刻影响了古代登封窑陶瓷创作。通过对宋画格物观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古代登封窑陶瓷色值图像数据采集对比与可视化分析,发现:宋画格物观对登封窑陶瓷的创作思维、造型和色彩表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赋能登封窑陶瓷艺术发展,对推动中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型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025, 26(6): 55-61,77.
doi: 10.12186/2025.06.007
摘要:
基于对河南省2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研究,发现河南省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对其目标和价值认识不足、课程缺乏系统谋划、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未构建科学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纠正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偏差,构建特色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以及构建科学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对河南省2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研究,发现河南省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对其目标和价值认识不足、课程缺乏系统谋划、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未构建科学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纠正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偏差,构建特色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以及构建科学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5, 26(6): 62-69.
doi: 10.12186/2025.06.008
摘要:
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以河南省X市465名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为对象,运用自编“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教育焦虑量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其一,家长焦虑源于学业成绩、未来发展、政策适应、资源分配和教育理念冲突等方面;其二,家长教育焦虑在不同家庭角色间存在差异,母亲在多个教育焦虑维度上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亲;其三,家庭经济收入与家长教育焦虑呈负相关,即家庭经济收入增长时,家长教育焦虑程度随之降低。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学校、家庭、社会需协同合作:学校应紧密围绕家长教育的五个核心维度进行全方位规划与协同推进,探寻化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有效途径,重塑家长对教育的信心与期待;家长需转变传统观念并提升自身教育能力,以助力孩子成长;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全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积极实施多元化支持策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以河南省X市465名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为对象,运用自编“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教育焦虑量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其一,家长焦虑源于学业成绩、未来发展、政策适应、资源分配和教育理念冲突等方面;其二,家长教育焦虑在不同家庭角色间存在差异,母亲在多个教育焦虑维度上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亲;其三,家庭经济收入与家长教育焦虑呈负相关,即家庭经济收入增长时,家长教育焦虑程度随之降低。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学校、家庭、社会需协同合作:学校应紧密围绕家长教育的五个核心维度进行全方位规划与协同推进,探寻化解家长教育焦虑的有效途径,重塑家长对教育的信心与期待;家长需转变传统观念并提升自身教育能力,以助力孩子成长;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全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积极实施多元化支持策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2025, 26(6): 70-77.
doi: 10.12186/2025.06.009
摘要: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涵育时代新人的宝贵教育资源。新时代斗争精神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斗争立场,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姿态,为时代新人砥砺志气、淬炼骨气、筑牢底气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其所蕴含的政治领航、精神淬炼、榜样示范等价值意蕴,能为时代新人固根基、铸风骨、树标杆。以新时代斗争精神涵育时代新人,应从教育教学、文化氛围、网络宣传等维度找准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引领时代新人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涵育时代新人的宝贵教育资源。新时代斗争精神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斗争立场,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姿态,为时代新人砥砺志气、淬炼骨气、筑牢底气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其所蕴含的政治领航、精神淬炼、榜样示范等价值意蕴,能为时代新人固根基、铸风骨、树标杆。以新时代斗争精神涵育时代新人,应从教育教学、文化氛围、网络宣传等维度找准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引领时代新人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25, 26(6): 78-85.
doi: 10.12186/2025.06.010
摘要: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探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从理论层面看,应贯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理论原则;从价值层面看,应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育人目标协同增效和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目标;从现实层面看,应消除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层面错位、教学内容体系失位和教学方法创新缺位等现实梗阻;从实践层面看,应着力在明确目标、聚焦教材、活化教学和强化协同育人等方面推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落地生根。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探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从理论层面看,应贯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理论原则;从价值层面看,应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育人目标协同增效和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目标;从现实层面看,应消除当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层面错位、教学内容体系失位和教学方法创新缺位等现实梗阻;从实践层面看,应着力在明确目标、聚焦教材、活化教学和强化协同育人等方面推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落地生根。
2025, 26(6): 86-92.
doi: 10.12186/2025.06.011
摘要: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通常被视为政府和家庭的责任。然而,近年来政策赋予了社会工作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使命。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应在联动各方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基于资源动员理论,从资源、成员、框架三个维度构建逻辑框架,深入探讨何以可能、以何动员、动员何者、如何动员四个联动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可能路径。研究发现,公信力是联动的基础;清晰界定多元主体间的职责边界、创建有效的联动机制与平台,是实现多方联动的关键所在。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通常被视为政府和家庭的责任。然而,近年来政策赋予了社会工作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使命。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应在联动各方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基于资源动员理论,从资源、成员、框架三个维度构建逻辑框架,深入探讨何以可能、以何动员、动员何者、如何动员四个联动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可能路径。研究发现,公信力是联动的基础;清晰界定多元主体间的职责边界、创建有效的联动机制与平台,是实现多方联动的关键所在。
2025, 26(6): 93-100,110.
doi: 10.12186/2025.06.012
摘要:
采取拓展案例法,对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介入城乡社区零散空间活化进行研究,发现:对于行政资源和商业资源无法企及或难以到达的社区,如社区共有或集体资源相对有限,且商业化开发程度较低,社区零散空间活化的组织供给和制度供给均不足,这为社会组织介入空间活化提供了机会。社会组织对社区零散空间活化议题的推进路径表现为:社会组织通过聚焦空间活化议题,推动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形成各方认可的空间活化共同目标,动员与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以此来推动社区零散空间活化。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在推进空间活化议题过程中,受组织环境、主政者对治理工具的选择偏好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实际介入效果参差不齐。尽管社区零散空间活化的具体情境各有特殊性,但社会组织在不同社区的推进路径却有相似之处,其原因在于:社会组织的价值属性与有待活化的社区零散空间使用价值属性有相互契合之处,社区零散空间多重权利分隔为社会组织提供了介入机会,以及社会组织在衔接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方面具有组织优势。
采取拓展案例法,对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介入城乡社区零散空间活化进行研究,发现:对于行政资源和商业资源无法企及或难以到达的社区,如社区共有或集体资源相对有限,且商业化开发程度较低,社区零散空间活化的组织供给和制度供给均不足,这为社会组织介入空间活化提供了机会。社会组织对社区零散空间活化议题的推进路径表现为:社会组织通过聚焦空间活化议题,推动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形成各方认可的空间活化共同目标,动员与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以此来推动社区零散空间活化。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在推进空间活化议题过程中,受组织环境、主政者对治理工具的选择偏好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实际介入效果参差不齐。尽管社区零散空间活化的具体情境各有特殊性,但社会组织在不同社区的推进路径却有相似之处,其原因在于:社会组织的价值属性与有待活化的社区零散空间使用价值属性有相互契合之处,社区零散空间多重权利分隔为社会组织提供了介入机会,以及社会组织在衔接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方面具有组织优势。
2025, 26(6): 101-110.
doi: 10.12186/2025.06.013
摘要: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微观主体。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高管团队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选取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ESG表现在高管团队稳定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在治理结构为两职分离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企业应增强高管团队稳定性、重视ESG理念和科学构建管理机制等,以提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微观主体。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高管团队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选取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ESG表现在高管团队稳定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在治理结构为两职分离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企业应增强高管团队稳定性、重视ESG理念和科学构建管理机制等,以提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