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12卷 第6期

艺术设计与文化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
范明三
2011, 12(6): 1-1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2
摘要:
大量文献资料与社会调查资料的相互印证,说明包括淮阳泥玩具在内的河南民俗遗存反映了我国早期各民族古民俗文化的生成、流变及融合,也体现了西部黄土高原炎黄系统部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淮阳"泥泥狗"中的"人祖猴"应是东方部族始祖神的肖像原型所化,其诸多造型反映了原始民俗中交合、怀孕、生育的过程;而河南民俗中的"桑园古风"不仅是远古生殖崇拜遗风的表现,更与关涉部落繁衍和桑间濮上之音的高禖之祭有关;从对人祖伏羲的民俗溯源中可知,"龙凤呈祥"一词反映了中国远古西羌部族(龙图腾)向东发展而东夷部族(凤图腾)向西扩张,两大部族斗争、融合、统一而成为华夏民族的过程;河南民俗美术中常见的"三足蟾"因其祈寿、祈子、祈福而备受欢迎,追溯其源,实乃由川西北古羌族高禖神和水神信仰演化而来,它既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物,又是后世月中蟾蜍观念的演义。通过对淮阳乃至河南各地民俗遗存的研究,可从中发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几乎全部典型事物的遗影,它们是古史研究中民俗美术的精彩物证。
汉代画像石中的外来形象与对外文化交流
赵莎莎
2011, 12(6): 13-17,4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3
摘要:
汉代画像石中有胡人、骆驼、狮子、象以及佛教人物等许多外来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汉代战争、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汉代对外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汉代画像石的创作素材,还在造型手法、创作思想上对汉代画像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汉代画像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西艺术史中“赞助人”之不同
张阳
2011, 12(6): 18-2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4
摘要:
由于中西方艺术发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赞助人"在中西方艺术史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且西方较中国"赞助人"形象显著。其原因在于:中西方利益观不同;中西方统治者对艺术所持的态度不同;中西方艺术家志趣不同;中西方艺术创作的物质成本不同。
北宋钱文行草书体探源
李豪东
2011, 12(6): 23-2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5
摘要:
钱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轨迹。在钱文的发展史中,北宋的钱文尤其值得关注。北宋重文轻武的文治政策、尚意书风的文化氛围、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使其钱文兼具篆书、隶书、真书和行草等书体,开创了以行草书入钱文的先例,在中国钱币艺术史上留下了与众不同的一笔。
设计思想与艺术理论
当代数字化媒介艺术的图像转换
李长春
2011, 12(6): 26-2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6
摘要: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媒介艺术,汇集了图形、影像、声音、文字等交互信息,其图像建构朝着动态化和交互式方向不断延伸,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不同的设计语言相互协同融汇成新的图像信息传播模式,图像的形式不只限定在单一媒体上,更趋于多向度的演绎,为图像的多样化扩张和集成化传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它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激活了图像架设的创生性,也不断地刷新文化形态的符号印迹。
当代中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综论
李传文
2011, 12(6): 29-3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7
摘要:
当代中国的设计艺术学是在国际设计范例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区域优势、方法借鉴、学科基础方面有了一定进展。在区域发展方面,国内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力量正逐渐加强,北京及东南诸地在设计史及设计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于传统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而中部城市及广州等地则以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见长,偏重于实用性、指导性和检验性。在方法借鉴方面,国内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更新,引入并借鉴了文化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综合性研究富有成果,为开展设计艺术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学科基础方面,国内有关设计艺术学的学术交流、论坛和年会等逐渐增多,对于国外最新设计理论成果的评介、翻译和引入也已通过出版交流等方式开展起来,为我国设计艺术学科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当前,国际上跨文化的设计艺术比较研究及综合性研究正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我国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目前仍面临基础薄弱、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探索中国设计艺术变革和崛起的可能路径。
试论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体系
陆泉
2011, 12(6): 35-3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8
摘要:
设计心理学对设计艺术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设计心理学涉及用户心理、设计师心理、设计物的心理传导等多个方面,它以描述、预测、理解、影响用户与设计行为作为研究的主要目的,以理解人的基本心理属性从而深刻解读设计艺术、设计对象和设计行为作为研究原则。
老年市场三屏合一产品设计展望
吴如松, 张福昌
2011, 12(6): 39-4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09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市场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三屏合一产品设计亟待开发并加强。三屏中电视屏最适合老年人,为老年人设计的互动电视将有望打开老年市场,扩大电视产业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提升其产业价值。
免费电子邮箱的体验评价体系研究
吴晓莉, 李彬彬
2011, 12(6): 43-4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0
摘要:
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信息体验为基础、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为较高等级、与愿景体验相交叉的电子邮箱半闭环式评估模型。针对四大项指标,分别采用可用性评估法、任务分析法、满意度问卷法及访谈法,对电子邮箱用户界面的交互、服务功能及可用性等进行评估。该评估对提升电子邮箱用户体验具有指导作用。
艺术设计评论与赏析
河南传统民居空间形态探析
曹琦
2011, 12(6): 48-52,7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1
摘要:
河南传统民居资源丰富、风格多样,按地理位置可分为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四部分。河南传统民居在布局上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宗族传统及安全防御意识;单体建筑以土木为主且体量不大;院落空间的基本形式根据四周建筑物的围合情况而有所不同,组合方式一般分为纵向组合和横向组合两大类。其典型代表康百万庄园造型优美、空间丰富,在庄园选址、院落特点等方面都堪称体现天人合一精神的典范。河南传统民居以物质表达内涵、以技术阐明历史,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论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特征
张红颖, 张宗登
2011, 12(6): 53-5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2
摘要:
中国传统幌子是中国古代商业环境中一种极具美学特征的设计符号,具有技艺娴熟、形制规则、材料质朴、色彩明快、寓意于形、意向直观的设计特点。借鉴传统幌子的设计特点,现代的商业性广告设计应注意信息传达简明、直观,元素应用恰到好处,文化借鉴融合得当,以体现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造物理念。
从修辞学角度谈西南少数民族图案中的骨骼
胡瑞波, 徐人平, 王坤茜, 向极鼎
2011, 12(6): 57-6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3
摘要:
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图案中的骨骼,均内含反复、排比、顶真、错综等修辞手法,这些图案的构成形式均可用数学模型来表达。这对于建设民族图案数据库,从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间艺术遗产研究
贵州傩面具视觉艺术符号探析
朱晓君, 张超, 徐人平
2011, 12(6): 65-6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4
摘要:
贵州傩面具是一种民俗味极浓的视觉艺术符号,多为木制,大致有鬼神、世俗人物、动物3类傩戏角色。傩面具作为一种综合造型艺术,雕刻工艺细致,角色造型大胆、夸张,突出避邪纳吉的寓意,既象征神灵,又作为图腾符号为表演者和观看者营造了共同的意境。
平遥漆艺现状考察与思考
张晶
2011, 12(6): 68-7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5
摘要:
平遥作为我国漆艺重镇之一,漆艺传承已逾千年。近年平遥旅游业的繁荣促进了漆艺市场的大发展,但也有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以次充好,用化学漆代替天然漆,简化制作工艺,粗制滥造,少有创新。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从业人员应切实担负起复兴传统漆艺的使命,勇于创新,注意与高校合作,加强科学研究,使设计创新与工艺创新相结合,同时应抵制不诚信的生产、销售行为,以促进平遥漆艺健康发展。
惠山泥人制作工艺调查
杨武生
2011, 12(6): 72-7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6
摘要:
泥塑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采用陶模与捏段镶手和印段镶手制作而成。其制作工具依据工序可以分为泥坯制作、彩绘制作、銮妆制作3类,制作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黑土和广告色或丙烯,工艺流程为准备黑泥→制作泥坯→彩绘→喷漆→装銮。
设计技术与实践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任留柱, 秦芳芳
2011, 12(6): 77-8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6.017
摘要:
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应用是目前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取向。要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以及本土化原则,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小品设计,可望创造出富含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环境,避免滨水景观设计的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