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21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后启蒙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启蒙——基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视角
马拥军, 田甜
2020, 21(6): 1-11. doi: 10.12186/2020.06.001
摘要: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如何从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脱胎而出,科学社会主义又如何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启蒙。这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并不反对启蒙,而是启蒙的深化、完成与超越。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启蒙运动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五四运动对启蒙的初步推进到1980年代的激烈演绎、深刻反思,我国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深化启蒙,并在此基础上改造整个社会。有些人之所以不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深刻意蕴,正是由于缺乏经典著作功底,误从传统教科书角度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意义。这说明,虽然世界看起来已经进入后启蒙时代,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一场新启蒙。
恩格斯晚年对“两个必然”认识的深化及其当代启示
王国胜, 宋珍妮
2020, 21(6): 12-18. doi: 10.12186/2020.06.002
摘要: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走向的科学预判。马克思逝世后,面对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说明,进一步推动了“两个必然”的深化和发展。当前探究恩格斯晚年对“两个必然”的新思考,对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底气和能力、正确看待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恩格斯阐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导向与中国道路新境界
申唯正
2020, 21(6): 19-27. doi: 10.12186/2020.06.003
摘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鲜明的科学方法论导向。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论证并得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四个重要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历史生成的研究方法、客观辩证的研究方法、科学发展的研究方法。在此科学方法论导向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呈现出新境界,其主要表现在:坚持实践的观点,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坚持历史的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辩证的观点,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坚持发展的观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基于“现实的基础”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纪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发表140周年
谢浩
2020, 21(6): 28-34. doi: 10.12186/2020.06.004
摘要:
五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概括起来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即构建什么样的理想社会和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社会。以《乌托邦》的问世为标志,空想社会主义在其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尝试细节性地刻画理想社会蓝图。然而,只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才使社会主义具备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基础。正是基于对“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的唯物主义考察,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在其诞生后不长时间里,实现从思想理论到革命实践、从社会运动到国家制度、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只有充分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现实,深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持续回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才能在实践中焕发持久的生命活力。
公共管理
韩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决策过程及其启示
侯圣伟
2020, 21(6): 35-40. doi: 10.12186/2020.06.005
摘要:
韩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决策过程体现了各方利益博弈的特征,是各方妥协合作的结果,虽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民众的积极参与,但还是遗留下利益集团利益体现和决策成本较高的教训。我国在制定实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在可控的范围内引导和吸纳民间诉求,使决策遵循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规律。
居住特征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开封市508位中老年人的调查
郭婕
2020, 21(6): 41-49,87. doi: 10.12186/2020.06.006
摘要:
住房在人类养老与服务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距离隔离了家庭代际的情感和照顾,影响着家庭成员互动的次数和频率,进而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基于对开封市城区508位5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交互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居住特征对中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谁同住和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对中老年人养老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家庭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是中国养老方式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社会化养老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机构养老成为一种日趋重要的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将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鼓励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尤为重要。
经济与管理
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研究综述与展望
安慧, 韩中豪
2020, 21(6): 50-55. doi: 10.12186/2020.06.007
摘要:
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对于提升农地资源利用率、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但抵押融资风险的日渐凸显已成为制度实践效果的严重阻碍。从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抵押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抵押融资的风险分析与识别和抵押融资风险防控这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如何在事前识别风险、事中防控风险、事后化解风险,是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未来研究探索中应关注的方向。
区块链的理论基础、技术应用与未来趋势
陈艳, 张江甫
2020, 21(6): 56-61. doi: 10.12186/2020.06.008
摘要:
理解区块链的概念需要从账本观、数据观、技术观、价值观四维综合视角入手,区块链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任理论三个方面。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清算、商品溯源、税务票据等场景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同时区块链也面临着诸如技术不够成熟、行业落地较慢、相关政策法规监督不力等问题。放眼未来,需要从全局高度,统筹规划。一是社会各方协同攻关,助推重大技术破冰;二是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加速行业应用落地;三是制定政策法律规范,形成监督认证机制。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选择与抵押权的实现
王岩
2020, 21(6): 62-69. doi: 10.12186/2020.06.009
摘要: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兼存土地细碎化与资金约束的双重障碍。解决细碎化问题要靠农地有序流转,而破解资金约束需借助农地抵押来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围绕选择何种流转方式,通过怎样的合约结构既能破除流转范围较小、具有人身依附性等差序特征而导致流转不规范的情形,同时又能兼顾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地抵押融资的有效需求这一问题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以地入股加入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是诠释“三权分置”较好的方式之一。一方面,通过入股加入合作社可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改善熟人社会中的分置环境,促使农地流转合约结构从熟人社会的差序治理向市场治理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可实现经营权活化,以市场合约的方式有效兼顾农地抵押权能的实现。
文学
文本互证视角下李善注《洛神赋》引《记》之可能
王津
2020, 21(6): 70-82. doi: 10.12186/2020.06.010
摘要:
运用文本互证的方式,以《记》“遂用荐枕席”一语为突破点,探讨南北朝隋唐时期洛神形象的世俗化过程。据其间文人关于巫山、神女的用典情况,勾勒文人诗文中巫山、洛神用典由分离、并举至叠合的历史轨迹,揭示洛神形象接受由纯情走向情欲的过程,并结合《记》异于六朝志怪而接近初唐传奇的叙述形态,判定《记》故事生成于南朝梁陈后至初唐的时间段内,排除了“中唐”这个时间点,为李善注引《记》之可能提供时间佐证。在此基础上,指出《记》合乎李善注引体例,其于原文的批评意义在于引导读者对原型与创作之关系的思考,以此侧证李善注引《记》的可能性。李善注引《记》的着眼点是《记》所隐含的文学批评意义,而并非后世所见的只是一则荒谬的爱情故事,故事的荒谬性不能掩盖其所蕴含的文学批评意义,不能因故事的荒谬而否定李善注引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铁凝中短篇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关怀之探究
秦法跃
2020, 21(6): 83-87. doi: 10.12186/2020.06.011
摘要:
铁凝的农村题材小说选取农村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叙说这些人不同的生活背景、社会背景和生存境况,塑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铁凝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大体可分为美善的天使、宽容的母亲、勤劳智慧的女强人与放纵的风尘女四种类型。在塑造这些农村女性形象时,铁凝始终坚持人文关怀,体现了她对女性生命的诗意礼赞、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揭露和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反思。
艺术空间
汝窑和柴窑渊源关系探究——基于郑州出土的青瓷样本的成分分析
孙晓岗, 袁留福
2020, 21(6): 88-98. doi: 10.12186/2020.06.012
摘要:
通过分析文献可知:柴窑的烧制地应在郑州地区,因周世宗的原因称之为“贡窑” “御窑”,后根据周世宗柴荣的姓氏将其称为“柴窑”;北宋时期柴窑迁移至汝州,称为汝窑。这说明柴窑和汝窑存在传承关系,是两个地方的两个窑口。从釉色上来看,柴瓷和汝瓷都属于青瓷系列瓷器,只是柴瓷的釉色中碧绿最具代表性,只有豆绿色制品上有开片现象;汝瓷的釉色以天青为主,制品基本都有开片现象。从色谱上来看,柴瓷偏绿色,汝瓷偏青(蓝)色。采用现代材料检测方法对郑州发现的青瓷(柴瓷)样本与汝瓷和钧瓷进行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发现的青瓷釉质玻璃化程度高,釉层透明,质地细腻,呈现蝉翼状开片纹理;釉色以天青为主,略发暗;其物理特性与南方青瓷接近,其釉色和化学成分与汝瓷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与汝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洛阳孟津陈思礼故居空间设计研究
宗迅, 李卓约, 周姝含
2020, 21(6): 99-108. doi: 10.12186/2020.06.013
摘要:
陈思礼故居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民居之一。通过详细的建筑测绘、居民采访以及与周边民居的比较,发现陈思礼故居的空间设计总体维持了豫西地区传统民居以合院为基础的窑院结合式和“窄院”化的格局特征:通过省去前院的厢房来避免遮挡正房,设置月台进一步凸显正房的地位,用进深极浅的内院厢房来应对“窄院”所带来的影响。院内空间“公”(第一进院)与“私”(第三进院)相分离, “尊” (主院)与“卑”(跨院)相区别,又通过过渡空间(第二进院)、辅助空间(跨院)将其有机联系起来。房屋间数维持了奇数,建筑的内部空间构成存在非“一明两暗”特征。在建筑的承重结构上主要采用将抬梁式木构架与实墙搁檩相结合的方式。陈思礼故居不同于其他传统民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过厅内部带有卧室功能的“公私混在”格局和带室内楼梯的上下相叠的双层窑洞形式。在村落“千村一面”的发展趋势下,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应重视与依托珍贵的历史建筑资源,而陈思礼故居就是进一步研究豫西民居地域特色的珍贵实物样本。
总目次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2020年)总目次
2020, 21(6): 109-11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