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14卷 第1期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建设
从“中国体验”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
储著源
2013, 14(1): 3-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1
摘要:
中国体验探讨的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价值观、社会心理、生活态度等精神变迁与状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基本内涵、研究对象、研究特征来看,"中国体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有很多共同之处,借鉴"中国体验"研究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应在建构主体、核心价值理念方面实现微观化,关注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变化,重心下移,建构领域微观化。所谓建构主体微观化,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主体按政府公职人员、农民工与产业工人、教师和学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进行群体划分,通过关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来采取不同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所谓核心价值理念微观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各个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此,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与自觉行动。
论演进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及其价值取向
李小辉, 罗春梅
2013, 14(1): 8-1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2
摘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演变经历了革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改革话语体系、发展话语体系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的价值取向分别是解放人民群众、改造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发展人民群众。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人一步步真正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之归宿。把握这一价值取向,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并使之永葆青春和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强后盾与智力支撑,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集体主义价值
赵壮道
2013, 14(1): 12-14,5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3
摘要: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带来了经济危机,生产力、生产关系同生产条件的矛盾带来了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之所以产生,"控制自然"的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和追逐利润的狂热等主观因素是重要原因,资本主义技术理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等客观因素是其根源;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在于更新道德观念、实行生态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站在全人类立场上的人类集体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树立全球意识、遵循全球伦理、承担相应责任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开辟了新的场域。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以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为视角
叶登耀
2013, 14(1): 15-1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4
摘要: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将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具体劳动从属于抽象劳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为了交换;资本的求利本性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围绕交换价值而展开,因而环境破坏与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平环境下的无政府地域的成功范例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建构起生态社会主义——它的远期生产目标是为了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它代表着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又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要;其特征是以生态为中心的快乐生产,使用价值和质量高于交换价值和数量。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这种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改变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指引意义。
出版与传播
浅议图书媒体的广告业务
欧阳明
2013, 14(1): 20-2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5
摘要:
图书媒体开展广告业务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图书媒体开展广告业务既合乎国家法规,又有助于充分开掘图书传媒的产业发展潜力,增加图书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改善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态势与发展前景,优化图书出版业的内部分工和经济结构。图书媒体开展广告业务的信息传播重点是:一如既往地利用图书的有关版面介绍本社或其他出版单位近期的图书出版信息,投入与本书内容相近的商品广告信息,将长销商品与商品品牌作为广告业务的重点之一,与其他媒体在广告宣传上相互合作,关注公益性广告等。图书媒体用于广告业务的版面位置要慎重,应积极而合理地开发用于广告宣传的图书版面空间。图书媒体开展广告业务的实施途径有:利用系列丛书进行广告宣传,通过多方联合来打造连续性出版平台继而开展广告业务,利用近年图书分册分期出版的新形式进行广告宣传,建立图书出版社的本社网站,通过多种发行渠道在发行图书的同时配搭广告等。图书出版业开展广告业务活动有3个注意事项:国家行业管理机关应根据图书广告的实际对相关广告活动规范进行一定的调整;图书出版业应在主业图书的赢利模式上根据图书出版的非连续性特点而以图书发行为主、广告为辅;图书媒体开展广告业务在积极主动的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出版传媒业组织传播的制度性分析——以民国时期的中华书局为例
欧阳敏
2013, 14(1): 25-3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6
摘要:
基于完善的组织架构,中华书局在其英雄式人物陆费逵的强势领导下,始终践行以教育出版救国的核心价值观。从文化隐喻角度看,中华书局的组织传播是一种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传播活动。从传播向度看,中华书局的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间传播。其组织内传播是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基础上,股东会、董事会等上层机构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形成井然有序的权威传播网络,以及各平行部门和书局同人根据兴趣、习性组织各类团体形成的情感传播网络;其组织间传播主要表现为中华书局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与同业组织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与政府组织之间的理性合作关系等。在组织传播失灵时,中华书局监察机构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修正与调整,从而促使其组织传播高效有序。这是民国时期使中华书局成为与商务印书馆比肩出版重镇的重要因素。中华书局的组织传播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要关注企业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及时搜集各方面反馈的信息,防患于未然。
中原经济区建设:少林文化研究
论中国文化产品的深度符号化、系列化——以少林影视作品开发为例
王灿
2013, 14(1): 32-3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7
摘要: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影视作品创作,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呈现出产品单一、思想内容单薄、没有系列感,以及缺少可持续发展后劲等方面的缺陷。作为中国重要文化符号的少林文化及相关影视作品,同样存在类似问题,需要将其深度符号化、充分系列化。深度符号化,就是要将少林文化及其影视作品的基本形象和性格,用各种有吸引力的符号表现出来,比如,将少林武僧形象卡通化、建立少林文化游艺园等,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充分系列化,就是要在保持少林影视作品基本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开发少林武僧、禅僧、名医、茶艺等系列文化产品,打造少林童子、少林方丈等系列影视形象,生产出内容、风格各异的文化产品。高度民族化和人文化是少林影视作品符号化、系列化的支点,其本质就是要挖掘少林影视作品背后的丰厚人文内涵"使少林影视作品具备独有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
飞入寻常百姓家——略论少林文化的传播
李正学
2013, 14(1): 38-4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8
摘要:
在古代"少林文化以讲禅说法、习武御敌为主要传播形式"出版物不多。现代的少林文化研究蔚成规模,传播媒介和途径多元多样。少林寺能够走向全球、走进大众世界,因缘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庞杂性和以武见禅的佛学品性。如何把少林文化在传播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入世"性与释家"出世"的立教宗旨结合起来,把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慈悲宽容的教义精神贯通起来,从而凝聚成宗教文化当代传播的新范型,已成为今后少林文化传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学研究
刍议郭象的“寄言出意”及其独化论的建立
沈伟华
2013, 14(1): 42-4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9
摘要:
王弼以"得意忘言"的方式建立贵无论进而开创魏晋玄学之后,郭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觉地运用"寄言出意"的方法,借助注《庄子》的机会及形式,对《庄子》中诸如逍遥、自然等关键性的概念加以创造性的解读。在郭象看来,世间万物于其性分之内顺其所待而得自由,万物各安于其性分并使性命得安、其性自足而得逍遥。郭象对自由和逍遥的见解建基于其性分思想,即事物各自秉承的天性便是事物自身的根据,事物实现自身正是依靠自适其性的方式来达成的,所以凡人也可以达至逍遥之境,关键在于对自身秉性的把握。郭象之"自性"含有人为修饰之意,所以把"有为"之意渗入"无为"范畴遂成为其思想进路,认为事物依其本性而行便是"无为",万物自适其性而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乃理之至极。郭象的独化论指向了个体自性的完满和自足,在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基础上将魏晋玄学推向高峰。
儒学展开的新向度——简评陈明的“文化儒学”
周良发, 杨阳
2013, 14(1): 46-5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0
摘要:
与蒋庆、盛洪与康晓光汲汲于儒学的政治路向不同,陈明以"即用见体"为立论基底,以"公民宗教"为现实进路,力图从文化角度来重建儒学理论体系。所谓"即用见体",是指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们通过创造性活动,把生命存在的内在可能性完满地表达、呈现出来,进而构建新的生活形式和新的生命形态。陈明以"即用证体"和"即用建体"来构建儒学理论体系,超越了"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对举模式。通过批判国教说,陈明提出了"公民宗教"作为实践"即用见体"的现实进路,强调其社会基础和对个体生命之思想体系的完善;认为儒教的实际功用、现实境遇和研究现状为"公民宗教"提供了可能;进而认为儒家的"生生之德"与亚里士多德的"最高的善"可使"公民宗教"与宪政实现对接。陈明之"文化儒学"将国人的文化认同、身心安顿与文化重建联系起来,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极大地拓展了儒学研究的思维路向,但也面临着挺立与完善"文化儒学"的本体形态和宗教进路的现实困境等难题。总体上,陈明"文化儒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大陆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
从汉字结构感悟公德修养
陈从志
2013, 14(1): 51-5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1
摘要:
解读汉字,可从中体味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应有的素质、义务和责任,从而促进人们强化社会公德修养的自觉性。如"理"字意为顺事物内部道理做事,要求社会成员要做到读书明"理"、依"理"行事、据"理"力争,以促进社会和谐;"公"字有承认个体劳动之意,表明"私"乃"公"之基础、"公"乃"私"之依托,界定了"公"与"私"的界限,要求社会成员秉"公"办事,以推进政治文明;"欲"字喻示"我缺乏、我需要、我想要"的心理渴望,人合理的正常欲求可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合理的欲望是幸福的敌人应加以克制,如此方可真正保护社会平等;"义"字寓意善良、吉祥,故社会成员应做到与人为善、与人为利、知恩图报、保护弱者、见义勇为、一身正气,做勇担社会责任的仗义之人;"法"字意为"触不直者去之",喻指维护社会公平,秉公明察,惩恶扬善,疏而不漏、量罪用刑,社会成员要学法、守法、护法,以维护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政治学与社会学
论中国共产党的道德力量
赵传海
2013, 14(1): 56-6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2
摘要:
诞生于伦理本位国度的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道德建设和道德修养,从而成为典型的"道德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传统道德和时代道德相统一的化身,被"德化"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影响力,赢得了国家的领导地位,从而成为执政党。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应深刻认识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把加强党员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的纪律、坚持走群众路线,以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
陈静
2013, 14(1): 62-6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3
摘要:
社会比较、社会排斥体制、权利弱化、制度设计缺陷等导致弱势心态的产生。公平正义是消解弱势心态的一剂良药。可通过以下途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比较标准的相关度,消除社会比较中的被剥夺感;减缓社会排斥的冲击力,消除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强化公民意识,消除彼此伤害中的无奈感;建立社会公平保障机制,消除面对公权力寻租的无力感。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调查与路径探析
崔长勇
2013, 14(1): 66-69,7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4
摘要:
治理理论视角下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调查,发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较高但满意度低;其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有待增强;参与监管渠道不畅;监管成本较高。应提高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畅通其参与监管的渠道,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路径,从而充分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法学
对浮动抵押制度的误读及反思
王仰光
2013, 14(1): 70-7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5
摘要:
探究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地英国的情况,可以将浮动抵押界定为:抵押人就其现在或者将来的全部财产、部分财产设定的,其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享有处分权,而在发生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事由导致抵押标的物结晶后,抵押权人有权实现其抵押权的一种特殊担保。部分学者将浮动抵押的效力较弱、浮动抵押的主体限于公司、浮动抵押的标的物必须是抵押人的全部财产及浮动抵押实行程序具有特殊性等,作为浮动抵押制度的特征,是对浮动抵押制度的误读。误读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偏概全,这不仅导致浮动抵押制度定位的差异,而且导致其在实践中的不当适用。因此,我们应当探本溯源,明确浮动抵押制度的含义及本质,澄清误读,以有助于我国《物权法》中浮动抵押制度的正确运用。
制宪权的主体及其证成
仪喜峰
2013, 14(1): 75-7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6
摘要:
在自然法意义上论证制宪权,无法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将会不可避免地坠入虚妄的超验困境。要理解制宪权的运作及其享有主体,首先得考察制定宪法的社会实践。革命和进化是制宪权的真实运作形态。人民作为制宪权的主体,包含政治哲学和政治实务两个范畴,前者为制宪权提供了正当性归宿和价值基础,后者为制宪权提供了实证支撑和操作平台。制宪权主体只能在人类历史经验和社会运动中发现和证成。深入探讨社会生活与宪法的内在关联,才能洞悉制宪权的奥秘。
论民事诉讼中诱惑性证据的证据能力
邓金容
2013, 14(1): 79-8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7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刑法、民法、行政法领域,出现了一种"打擦边球"的特殊取证方式,即刑事中的诱惑侦查、民事中的陷阱取证、行政执法中的钓鱼执法。这些取证方式因为存在合法与非法的争议,造成了整个司法实务适用的不确定性。民事案件中,在用尽正当手段仍难以取证的情况下,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允许陷阱取证。这在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及理论上都得到了肯定。但为了防止更多的私人违法收集证据影响整个司法体制和社会的良性运转,借鉴国外立法及司法实践,可依据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参照刑事诱惑侦查的成熟理论,在民事诉讼中承认善意机会提供型证据的证据能力,区分不同情况讨论恶意诱发型证据的证据能力。具体实践操作中则要求行为人必须遵守有关陷阱取证的基本原则,如目标明确性原则、利益相关者原则、行为适度性原则、最后手段原则;同时,赋予法官审查诱惑性证据的证据能力的自由裁量权,让检察院适当、适时、适度地参与到民事诉讼中来,赋予原告立案预备登记权,被告对非法陷阱取证的异议权;此外,还应当完善相关的制度建构,如建立完整的保证当事人取证权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规范陷阱取证适用程序和诱惑性证据可采性的制度、建立完善的着重保障权利人利益的公证制度、建立完整的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督机制。这样有利于平衡加害人、受害人之间的权益,最终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京沪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经验对河南省的启示
张小稳
2013, 14(1): 84-9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8
摘要:
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较晚,存在着认识不清、定位不明、结构不平衡、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平台等问题。京、沪、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先行者,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建设经验,如从战略高度认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性;准确定位、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打造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制定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坚持市场导向、政府积极作为但不越位;制定园区管理制度,创新园区管理模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缩短探索过程,为加快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赢得宝贵的时间。
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
李静
2013, 14(1): 91-9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9
摘要:
利用河南省1979-2010年GDP和就业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当期的经济增长并不会马上增加当期的就业人数。从长期来看,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带动了河南省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就业率的提高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当滞后期为5的情况下,河南省GDP与就业人数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可通过优化第一产业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扩大第二、三产业提高就业弹性的空间,同时辅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更好地解决河南省的就业问题。
郑州科技园区环境竞争力分析
张辉
2013, 14(1): 96-9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20
摘要:
环境竞争力的评价要素包括区位环境、制度环境与产业环境。郑州市科技园区在区位环境方面缺乏合理的选址布局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在制度环境方面的主要障碍是体制不健全、法律有缺位、制度不完善,在产业环境方面主要是园区缺乏统一规划、特色产业不明显,主导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聚集能力较弱,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郑州市科技园区应优化基础设施、提高区位环境竞争力,加强体制创新、提升制度环境竞争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加强产业环境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园区环境竞争力。
艺术空间
道家思想在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当代影响
吴国强
2013, 14(1): 100-10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21
摘要: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实践活动所普遍遵循的准则与方法,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天人合一"的文脉传承、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都是这种影响的直接体现。道家思想中"天而不人"的认知倾向、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及整体性思维方法,与当代设计思想中的共生美学、设计教育之系统论、工业设计之事理学高度契合。探究道家思想的真谛并使之成为现代设计的传统资源支持,赋予当代设计以隽永的文化底蕴,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工业设计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创新转向。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砖雕艺术特征研究
魏永青
2013, 14(1): 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22
摘要: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雕饰精美、青砖黛瓦,其砖雕题材丰富、内涵深蕴,作品集吉利祥福、寓教于美、闲情雅致为一体,精湛的刻绘工艺与多样化装饰风格相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中西合璧庭园之美——闽南华侨别墅庭园研究
赵洋
2013, 14(1): 109-11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23
摘要:
闽南华侨别墅庭园作为中国华侨园林的奇葩,既保留了中国园林追求的意境美,又融汇了西方艺术追求的形式美,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多元共存的设计理念。从空间营造、假山建构、水景布置、植物配置、铺装陈设、建筑装饰等方面对厦门鼓浪屿别墅庭园进行实例分析发现,庭园中最具独特之处就是大胆的交流、借鉴、继承和创新,实现了实用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促成了中西园林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