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22卷 第4期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看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
郑小九
2021, 22(4): 1-8. doi: 10.12186/2021.04.001
摘要:
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是阶级性与人民性、思想性与实践性、革命性与继承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是由党的政治基因、文化基因决定的,是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锻造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别其他政党的内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同向发展的价值追寻
朱荣英
2021, 22(4): 9-16. doi: 10.12186/2021.04.002
摘要:
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没有撇开人的发展,相反是以之为核心和目的的,对社会发展的考察与人类命运的关切始终是同频同向、密不可分的,并将二者在实践价值论上内在贯通起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并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这是马克思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内在规定了其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必然要以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归。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合理性与公正性,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利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不仅确保了人的本质能力得以全面彰显,而且能够促进人与社会实现全面自由的同向发展。
马克思生态观的美好生活向度及其当代价值
王前军, 李昊芮
2021, 22(4): 17-22. doi: 10.12186/2021.04.003
摘要:
根据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和美好生活之间的逻辑关联的阐释,美好生活应是人的一种体现了其本质的、生态化的生存形式。马克思认为,美好生活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者在合理的物质变换的基础上演绎出美好生活的共同体图景。马克思批判了资本逻辑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剥夺,阐明了如何实现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马克思生态观的美好生活意蕴为我国人民勾勒出美好生活的基本样态,并提供了实现美好生活的方法指南与价值遵循。
论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从工艺学到技术
孙守领, 陈发俊
2021, 22(4): 23-30,82. doi: 10.12186/2021.04.004
摘要:
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这并不能作为马克思技术思想存在转向的依据。马克思的技术思想存在着转向,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察:一是从技术概念这一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出发,在德语世界中存在从“工艺学”到“技术”的技术概念转向,这是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的哲学基础;二是从马克思著作中技术用词入手,以《资本论》第1卷为界线,在马克思前期和后期著作以及《资本论》各版本中也存在从“工艺学”到“技术”的技术用词变化,这为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提供可能;三是从《资本论》第1卷中技术思想的论述看,在成熟时期马克思技术思想所关注的重心与内容也发生了从工艺学理论到技术实践的明显转变,这是马克思的技术思想转向的具体表现。
法学
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
敖双红, 段涵, 张德峰
2021, 22(4): 31-38. doi: 10.12186/2021.04.005
摘要:
在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可以预见,我国的公共卫生法治建设必将会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公共卫生法治建设应遵循保障公民健康、预防为主和政府主导三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能够为我国公共卫生法治建设提供价值引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最终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营商法治化背景下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明确性研究
吴永辉
2021, 22(4): 39-46. doi: 10.12186/2021.04.006
摘要:
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需要刑法守好法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其符合“良法善治”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家犯罪中的典型罪名,非法经营罪被滥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兜底条款有悖于刑法明确性原则。透过各种争议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兜底条款与刑法明确性的价值追求是否契合,同类规则能否以及如何保障刑法的明确性。基于刑法明确性单一的保障人权功能和综合解读同类规则的判断,要确保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条款符合刑法明确性原则,首先,应从宏观上坚守人权保障这一兜底条款发挥社会保护功能不可逾越的红线;其次,应从微观上基于综合解读同类规则对非法经营罪进行立法调整,即将第二项单独设罪,在第四项中明示其规范保护目的,进而按照从形式到实质的顺序合理解释和限定兜底条款的涵摄范围。
经济与管理
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对策——基于河南省地级市的比较研究
刘凤伟, 刘贺凯
2021, 22(4): 47-55. doi: 10.12186/2021.04.007
摘要:
产城融合在我国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发展路径。从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和城镇承载功能两个维度选择27个指标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产城融合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郑州、洛阳属于高度融合型城市,焦作属于中度融合型城市,新乡、南阳、许昌、安阳属于低度融合型城市,平顶山、开封、三门峡、漯河、驻马店、鹤壁、商丘属于基本分离型城市,周口、濮阳、信阳属于严重分离型城市。提升河南省产城融合度,应推进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培育主导产业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河南劳动力成本变化、影响与对策
焦晓钰
2021, 22(4): 56-64. doi: 10.12186/2021.04.008
摘要:
基于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河南相关宏观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河南省城镇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呈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劳动力成本总体上上升并不明显,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产业的城镇单位工资变化有显著差异;二是职工工资提高导致社保缴费基数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但社保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应有所显现;三是生产率维度下的企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较小。由于劳动力成本变化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劳资要素匹配作用于企业和地区发展,故在延续部分领域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同时,应推动有条件企业将竞争优势转移到依赖技术和知识创新带动生产效率提升,进而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来。
莎士比亚研究专题
论BBC对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改编
高继海
2021, 22(4): 65-74. doi: 10.12186/2021.04.009
摘要:
英国广播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2012年和2016年先后拍摄过两个系列版本的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这两个版本的影视化改编虽然差异较大,但是各有所长。莎士比亚戏剧系列电影侧重对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完整再现,《空王冠》系列电影则是基于戏剧情节的再演绎。《空王冠》整个系列的诞生是假借时代的东风,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60周年、伦敦奥运会,再到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影片将英伦文化之风从本土吹向了世界。此外,沈博绝丽的剧本、适当的布景、技艺出神入化的演员、细致的拍摄过程、精益求精的后期制作等都是影片改编成功的重要因素。《空王冠》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完美演绎为其他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范式,更对重新唤醒经典作品的活力、引发大众的关注产生了深远影响。
话剧民族化视角下的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表演
李静
2021, 22(4): 75-82. doi: 10.12186/2021.04.010
摘要: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表演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话剧民族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被看作西方话剧表演的典范,承担着社会宣传和启蒙民众的民族化使命;20世纪80年代,中国话剧表演借鉴戏曲元素的民族化倾向也体现在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与此同时,中国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推动了同时期的莎士比亚戏曲表演;20世纪90年代,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成果体现在先锋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21世纪以来,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无法调和与先锋性之间看似对立的关系。因此,只有理顺中国先锋话剧民族化和先锋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国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
蜷川幸雄的戏剧导演艺术——基于其莎士比亚作品
濑户宏
2021, 22(4): 83-89. doi: 10.12186/2021.04.011
摘要:
蜷川幸雄是日本著名戏剧导演,当代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莎士比亚戏剧是他导演作品的最重要内容,占到了20%左右。蜷川幸雄打破了之前日本新剧(话剧)以英国舞台演出为正统的莎剧演出的做法,创造性地实现了更接近日本观众的演出形式。蜷川幸雄导演莎剧时所持的核心观点是莎士比亚作品内容不是外国的故事,而是日本人自己的故事。蜷川幸雄的莎剧作品在日本获得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喜爱,对在日本普及莎士比亚作品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在以欧美为主的外国得到了高度评价,告知欧美戏剧界莎剧还有另类的演绎形式,丰富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舞台演出形式,促进了日本与欧美国家的文化交流。蜷川幸雄所导演的莎士比亚作品是日本人探索怎样演出莎剧的成功典范,笔者相信这对中国戏剧界也有借鉴意义。
教育教学
高校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探析
黄荣杰, 时树菁
2021, 22(4): 90-96. doi: 10.12186/2021.04.012
摘要:
志愿服务内含的志愿精神及特有的育人意义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与高校的重视,志愿服务日益成为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助推其成长成才;能够推进高校实践育人与整体育人,提高办学质量。审视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深度认知、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实现高校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应当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明确志愿服务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优化高校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对人才培养的良性运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对人才培养的有效开展。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刘珂, 乔诗音
2021, 22(4): 97-102. doi: 10.12186/2021.04.013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工作方式、工作范围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于会计人员的数字化思维能力、数据挖掘能力、业务综合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还难以适应这些新变化。高等院校应融合数字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配置、课程设置、能力考评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持续提升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
陶德麟哲学教育思想初探
赵长太, 胡耀文
2021, 22(4): 103-108. doi: 10.12186/2021.04.014
摘要:
陶德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党的理论事业和教育事业,在长达6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对哲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做出过很多重要的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是其哲学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陶德麟哲学教育思想是基于对哲学与现实之关系的思考而形成的,联系实际与塑造民族精神构成了其哲学教育思想的两个向度;精心编写哲学教育教学教材和积极倡导哲学教育教学改革,是其哲学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