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20卷 第1期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薛庆超
2019, 20(1): 1-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1
摘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当前,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立潮头的历史创造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韬光养晦、发展自己的国际战略,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新的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政府与市场之关系的探索与基本经验
张乾元, 刘甲星
2019, 20(1): 10-1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2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调节在经济领域中辅助作用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的转变,都表明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之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之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成就,一方面是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割裂政府与市场之关系的突破;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大发展,主要体现在壮大了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得以增强。其基本经验有:(1)坚持党的领导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关系的根本保证;(2)改革要遵循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3)以回应问题与推动发展为实践旨归,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新经验、实现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话语权建构的历史性贡献
许徐琪
2019, 20(1): 17-2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3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打破了"历史终结论"的谬论,进一步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崛起和兴盛,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力量;二是促进了全球话语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有力地改变了由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主导的全球话语体系,丰富了全球话语体系的内容,使原来处于话语边缘和失语状态的国家都开始在全球话语体系中谋求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三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且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四是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指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性,推动了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西方学术译介
虚空能指缘何对政治重要?
欧内斯特·拉克劳, 李西祥
2019, 20(1): 26-31,4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4
摘要:
任何意识系统都充满差异性,都是围绕着一个虚空的位置而建构的,这个虚空位置虽来自于生产对象的不可能性,然而这一对象又是系统的系统性所要求的。虚空能指这一没有所指的能指所指向的正是这一不可能性。霸权之争就是为争夺这一虚空能指而进行的斗争,因为社会建构性的不可能性只有通过虚空能指的生产才能表征自身,政治才是可能的。社会力量的不均衡性,使社会中的各种力量都倾向于霸权化不在场的共同体的虚空能指,对这一裂隙的建构性质及其政治的制度化的认识是现代民主的出发点。
多样性统一的哲学渊源和主题困境
米洛斯拉夫·贝德纳, 刘勇
2019, 20(1): 32-3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5
摘要:
古希腊哲学对宇宙统一性神话的质疑,为西方文明的多元起源奠定了哲学前提和思想基础,并表现在现代众多思想家那里。比如,费希特准确理解了被现代哲学所激发的民族主义的内在张力,清晰地证明了民族主义真正的哲学基础是内在模棱两可的两重含义——自然的与精神的——都必须付诸实践;帕拉茨基辨识了正在增长的中央集权,致力于给奥地利联邦制君主政体创造一个恰当的思想基础;马斯特斯要求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意义上恢复自然正义,在现代条件下应再加上自愿承担的义务;帕托卡认为一个真正和适当的多样性统一被锚定在个人的有机整体和细节的经验知识上。然而,在现代世界,人类生存的和解,需要强烈的、基于精神上负责任的共同努力的积极行动。正是在这个扑朔迷离的、具有挑战性的哲学起源和主题困境背景下,一个精心阐述的、令人信服的多样性统一观点或许可以完成它的使命。
民粹主义时代
保罗·戈尔巴多, 侯丽羽
2019, 20(1): 40-4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6
摘要:
新自由主义秩序正在坍塌,世界正在进入民粹主义时代。民粹主义可以被视为是一种以人民主权为中心诉求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成为当代政治的主导潮流,是左翼和右翼共同的主导性政治叙事。右翼民粹主义认为主权是民族主权,是与民族共同体有关的权力。左翼民粹主义将金融和贸易的流动视为对民族共同体的根本威胁。主权问题是右翼和左翼民粹主义的结合点,领土共同体的自决权与保护构成了二者共同的政治诉求。未来我们将知晓,谁的主权叙事在民粹主义时代盛行,谁将赢得霸权之战。目前,右翼民粹主义似乎占上风。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左翼拒绝将自己转变为新自由主义,并在把主权视为民主的必要组成部分时犹豫不决。为了应对新自由主义在经济、政治、道德等方面所造成的愤怒和混乱,左翼民粹主义迫切需要回归其基本的人民主权观念,并构建一种先进的领土管制观,旨在建设一种新型的激进民主和社会保护机制,以对抗全球资本主义的力量。
政治学
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历史脉络与分析框架的重构
陈科霖
2019, 20(1): 48-5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7
摘要:
通过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可知,我国传统治理是直线式权力结构,民国时期宪政体制重塑后呈现为多路并存式权力结构,如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小循环"为常规、"大循环"为应急的民众与中央和地方政府三元主体间的互动制衡。针对我国这一领土广袤、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巨大、政府层级庞杂的大国,在兼顾"历史-现实"与"复杂度-解释力"两个基本矛盾的平衡基础之上,建构基于"中央-地方-民众"三元互动的分析框架,将有助于解开中国国家治理的内在密码。这种分析框架可以深入解释我国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治理、多重目标与行为选择,以及底线合作与激励差异的内在核心逻辑,从而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丰富与完善。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张力伟
2019, 20(1): 56-6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8
摘要:
作为现代世界最具合法性的政治价值之一,民主理论依然保持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广受关注的新式民主理论。一般认为,协商民主是对参与式民主的重构。而在新近研究中,参与式民主理论对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开放的民主结构与参与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解决了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小的问题,拓展了协商目标——不仅要达成决策,更要关注其政治功能。参与式民主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在于:一是构建更为开放的决策体系,保证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决策格局,在保证各方利益诉求得到反映的同时,落实政府回应,形成参与的双向信息流动;二是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逐渐拓展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制度化形式,构建系统性、多层次的协商民主结构,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让民主回归生活、回归基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效能。
经济与管理
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韩超, 杨洁
2019, 20(1): 63-6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09
摘要:
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观念,以及英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结合自身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力等条件进行的实践探索、形成的各种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有如下启示:一是提高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和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状况;二是统筹城乡整体规划,使农村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三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让一定范围内的郊区居民享受到由城市居民带来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同时二者在文化观念上也可以互补;四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在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
中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任务、障碍与对策研究
张绍乐
2019, 20(1): 69-7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10
摘要:
中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沿海与内陆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是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培育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中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主要任务是: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开放层次;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注重联动发展,增强辐射作用;完善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目前,中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面临法律体系亟待完善、制度创新有待加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等障碍。要加快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就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选择合适建设模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引领产业高端发展;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新常态下河南经济社会选择性发展的着力点
张奕阳, 闻萌莎
2019, 20(1): 75-8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11
摘要:
新常态下,河南经济社会选择性发展的现实困境表现在,传统资源优势减弱,生产要素优势递减,对外贸易面临挑战,生态环境优势恶化。困境成因在于,行政职能转变的体制摩擦,发展动能变换的内驱乏力,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细欠缺,创新驱动发展仍是短板。新常态下加快河南经济社会选择性发展,其着力点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局域引领,不断促进制度创新,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艺术空间
郑州地区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研究
宗迅, 王瑶瑶, 高慧丽
2019, 20(1): 82-8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12
摘要:
郑州地区的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相邻县市与西部、南部偏远地区,以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按照建筑类型与平面布局方式划分,郑州地区的民居建筑大致有结构严谨的合院与楼院、窑洞、窑房结合的民居三种类型。郑州地区现存的民居建筑遗产在建筑式样、分布特点,以及与环境结合等方面鲜明地反映着其独特的时代、地理、社会环境特征,是黄土高原向东南平原过渡地区珍贵的历史见证和实物资料,是郑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下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实并不乐观。因此,要做好郑州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一应让社会各层面真正认识到传统民居是不可再生、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和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文化遗产;二应深化科学研究,发掘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加强各区域间、对象间的比较研究,探索各自独特的保护发展策略,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三应探索新的城镇体系与居民生活方式,制定适宜的保护策略;四应遵循客观规律,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五应建立相应的政府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民居的保护工作,探索多方力量参与保护的工作机制。
“非遗”语境下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
章顺凯, 江文淼
2019, 20(1): 90-9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13
摘要:
当前,"非遗"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语境下,我国"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不仅要做好传授、传播与继承,更应注重与时俱进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对于"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授而言,应突破宗族、性别等方面的局限,实现师徒关系的现代转变,树立科学的技艺传授观念;在传承模式上,应以传承人为核心,培养传承团队;应将"非遗"文化融入地方学校课堂,培植、汇聚"非遗"人才;应通过工作坊、社区活动中心等,打造"非遗"技艺活态化体验平台,构建科学的"非遗"技艺传授模式。其二,对于"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而言,应利用互联网、影视、活动等多元传播途径,促进其广泛传播。其三,对于"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突破与创新而言,应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区域旅游业,以促进"非遗"文化的蓬勃发展。
先秦时期舞蹈图案研究——以考古发现为例
杨远, 朱畅然
2019, 20(1): 96-10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14
摘要:
在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等器物上,有一些表现人物舞蹈活动的题材。就目前发现来看,依据功能进行分类,其舞蹈图案主要有巫术仪式舞蹈、图腾崇拜舞蹈、宴饮娱乐舞蹈三类,其中前两类主要见于史前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中:马家窑时期的"二人抬物"舞蹈和组群舞蹈图案,反映的是巫术仪式舞蹈活动的场面,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而人形蛙纹舞蹈,可能是马家窑人在舞蹈活动过程中的装扮形象,是对当时蛙图腾崇拜活动的形象记录。宴饮娱乐舞蹈主要见于东周青铜器的画像故事纹中,其图案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多变,服装华美,乐器较多,构图上更加丰富,相比图腾舞蹈、巫术舞蹈多了些柔美和华丽,舞蹈更注重其娱乐功能。这种舞蹈功能的变化,反映了人类从模仿动物祈求神祗护佑到自我娱乐的过程。
基于VR技术的舰艇典型任务预案的叙事重构
周紫薇, 吴小华, 孔莉莉, 周学广
2019, 20(1): 104-10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9.01.015
摘要:
叙事重构是在对故事作观察、调查、剖析后,由叙事者加以主观能动性的诠释化理解而重构故事的过程。运用叙事学理论,结合舰艇航行、舰艇灭火和舰艇防空三个典型任务,依据时序、角色、空间和非线性特性,可得出四种不同的叙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舰艇防空任务重构、舰艇角色重构和舰艇虚拟训练重构三种重构方法,从导演的角度重构舰艇作战场景、模拟任务训练过程、虚拟作战效果评估。据此,可开展舰艇防空预案的重构、舰艇角色数字化的重构和舰艇虚拟训练预案的重构,以重构舰艇作战场景、模拟任务训练过程、虚拟作战效果评估,为VR技术应用于军事演练提供了一种思路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