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24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本质区别的哲学评判——兼评理论界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
张建云
2023, 24(6): 1-9. doi: 10.12186/2023.06.001
摘要:
“普世价值”论将“普世价值”与普遍性价值即“全人类共同价值”捆绑在一起,以全人类普遍适用的名义进行宣扬,极具迷惑性。对“普世价值”论的批判不能停留在其抽象人性论与意识形态工具上,还必须进一步正面阐明普遍性价值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性、公理性。“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人类普遍性实践中创立,同时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表现和实现出来,实际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其与共同价值的实现是一体的,其普遍性与具体实现的特殊性辩证统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公理性是经过人类亿万次实践重复和反复验证而确立的,对具体时代、具体国家和个人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缘起、历史演变与鲜明特征
杨晓, 侯一凡
2023, 24(6): 10-19,28. doi: 10.12186/2023.06.002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萌发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和“小康”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凝集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经验,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本质,再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战略部署和具体时间表逐渐深化和具象化的过程。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需要把握其鲜明特征,就覆盖面而言,是全面性和全民性的统一;就实现主体而言,是共建性和共享性的统一;就实现过程而言,是差异性和渐进性的统一。
青年马克思“第三类文本”中政治哲学思想的独特性——基于类型学的比较性考察
张娥
2023, 24(6): 20-28. doi: 10.12186/2023.06.003
摘要:
以报刊文章为主的“第三类文本”作为马克思著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了解马克思思想必不可少的一环。从类型学的角度挖掘和审视马克思的报刊文章,既能凸显这类文本独特的理论价值,又能揭示马克思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理论关联,以在研究视域的整体性与考察方式的动态性中总体把握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马克思于青年时期创作的报刊文本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较多、争议较大,其内蕴的政治哲学思想与其他类文本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思想内容的时效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以及话语形式的论辩性,彰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确立的时代特性,确证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现实动因,丰富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传播的社会效应,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探讨青年马克思的“第三类文本”及其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回应学界对“第三类文本”的争议,而且能够从理论与现实互动的角度揭示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内在逻辑,为学界拓展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宝库提供新的进路。
哲学
论弗雷格的语义观和本体论
王铜静, 赵亚丽
2023, 24(6): 29-36. doi: 10.12186/2023.06.004
摘要:
语义三角是当代语言哲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弗雷格的语义三角观独具特色,其由语言符号、涵义和指称三者构成。弗雷格的语义三角观特色首先体现在其别具一格的三元本体论预设上;其次体现在对语言采取的分层分析策略,即语言层面、语义层面、本体论层面上。弗雷格借助数学中的函数概念来分析日常语句,用自变元-函数分析取代传统逻辑的主词-谓词分析,并由此产生了语言上专名与概念词的区分,语义结构上对象与概念的区分,以及本体论上外在世界、内在世界与第三域的区分。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对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双重反叛
焦卫华
2023, 24(6): 37-45. doi: 10.12186/2023.06.005
摘要:
西方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并非两个对立面,非理性主义其实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因此西方传统哲学的“共相”概念包含了理性和非理性双重向度。维特根斯坦以“家族相似”概念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理性共相”的批判和对“感性共相”的回归,既澄清了感性关联与共相之间的张力,也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共相”所蕴含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双重向度进行了批判,最终导致了他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彻底决裂。
经济与管理
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实现路径
孙晓曦, 王彦杰
2023, 24(6): 46-52. doi: 10.12186/2023.06.006
摘要:
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已然成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和高水平发展现代化河南的重要基石,是落实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但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协调和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主要有智慧工业主导型、现代农业主导型和现代经济+智慧工业主导型。河南省应通过打造数字工业,实现县域工业制造智能化,创新工业发展模式,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应发展数字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因地制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实现新发展阶段河南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效应分析——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
李菲菲
2023, 24(6): 53-62. doi: 10.12186/2023.06.007
摘要:
采用我国30个省市2013—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动态面板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东部和中西部不同地区,中介效应机制的发挥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显著。应增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区域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数字产业链的培育和升级,建设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引导企业突破核心领域技术难题。
法学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本体学展开
李金珂
2023, 24(6): 63-72. doi: 10.12186/2023.06.008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的罪名,体现了刑法重视并规制威胁生物安全之不法行为的决心。鉴于人体基因编辑、克隆胚胎行为具有科研和医疗的双重属性,该罪在适用时存在主体范围不明确、客观行为不具体、主观方面不清晰等问题。为提高该法条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性,应在主体适格方面额外设定从重情节;在客观行为方面明确人类胚胎基因定向改造无论对胚胎还是对母体都具有危险性,以及本罪涉及的“代孕”行为应当视作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的帮凶,以本罪定罪处罚;主观方面在较高层级的法定刑幅度区间内设定多种选择作为本罪的法定刑设立基点区间。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权的信托实现
郝俊锋
2023, 24(6): 73-79. doi: 10.12186/2023.06.009
摘要: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拓宽了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现有抵押权实现方式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权的实现方面存在着适用困境,需要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实际进行创新。信托基于其制度优势以及与抵押制度在价值、功能上的同向性和客体的一致性,可以成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的新方式。在以信托方式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权时,应将信托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特殊性相结合,以抵押权人决定以信托方式实现抵押权的意思表示为前提,以实现抵押权的满足为信托目的,依法设置信托流程,注重在实现抵押权的信托目的下各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特殊规定,确保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权的实现。
社会学
社会工作介入数字乡村治理的价值意蕴、多重逻辑与路径指向
胡卫卫, 张露
2023, 24(6): 80-87. doi: 10.12186/2023.06.010
摘要:
社会工作介入在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完善、构建协同共治联合网络、重塑共同在场时空场域、畅通双向信息互动渠道和活化数字包容治理理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介入数字乡村治理应基于“技术-生活-情怀”三维架构,遵循技术下沉、生活导向和情怀嵌入三个方面的实践逻辑。社会工作从聚焦内生动力、挖掘基础优势、提升数字适应能力、搭建信息平台和价值关怀导向等方面介入数字乡村治理,提升社会工作在数字乡村治理中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工作参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闻英, 丛震宇
2023, 24(6): 88-95. doi: 10.12186/2023.06.011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向度,同时也赋予了社会工作更加崇高的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除经济层面的富足外,还包括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富裕,共同富裕的三个基本特性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全面性。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共同富裕的本质具有契合性,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与共同富裕的最终旨归具有契合性。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加强民生保障、参与社会治理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当代启示
董建
2023, 24(6): 96-102. doi: 10.12186/2023.06.012
摘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丰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有:坚定理想信念,宣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动员工农群众,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整风运动,主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重视革命青年,积极发挥青年先锋作用。该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题突出、内容聚焦、形式鲜活,为巩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坚定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持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以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重视发挥青年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郭静, 温振翰
2023, 24(6): 103-110. doi: 10.12186/2023.06.013
摘要:
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显著政治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经历了建党初期的初步探索、土地革命时期的逐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稳步推进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逐步成熟四个阶段。在同各种阻碍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激烈斗争与较量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并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延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政治优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理论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