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12卷 第3期

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论和谐社会建设与国民素质发展的关系
林世选
2011, 12(3): 3-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1
摘要:
国民素质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构共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国民素质的发展支持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与运行,和谐社会建设则规定并指引国民素质发展的指向与轨迹。也就是说,国民素质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并受其进程与水平的制约,而和谐社会建设依赖国民素质发展并为其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二者理论上一致、实践上互动,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
思人生活本源引领时代前进——对哲学与时代双向互动关系的若干思考
朱荣英
2011, 12(3): 9-1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2
摘要:
哲学是在不断汲取科学智慧并时刻把握时代主题的基础上生成与发展的,它必须深深扎根于时代生活之中,感受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哲学革新的真正意义在于复活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生命力,哲学变革实质上是为实现与时代互动而进行的自我调适。只有与时代发生双向互动性关系,哲学才能真正开启一场自我革命并推动时代变革向深层开掘。疏离时代变革并固守虚幻的幸福期许,哲学就会随着时代的物化而迷失自己的本真精神和担当意识。思入生活本源、引领时代前进是哲学的固有使命和根本职责,确立中国特色的当代哲学新体系,必须立足时代,在总结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汲取时代精髓,融汇优秀成果,使思想走向哲学,使哲学走向理性。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
崔志胜
2011, 12(3): 15-2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3
摘要: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必然要求而且首先应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必须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能力;创新各种有效载体和形式,把引领工作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掌握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引领的主导权。
论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性
常叔杰, 周伊含
2011, 12(3): 21-2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4
摘要:
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性是指毛泽东思想所凸显的以人民为本、紧密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民本阶级属性。人民性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属性,贯穿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之中,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经络。
生态文明研究
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余谋昌
2011, 12(3): 25-3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5
摘要:
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的新地质时代,新地质时代的地球研究需要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并应用地球"活物质"方法、"盖娅假说"生命方法、生态系统整体性方法等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形成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维尔纳茨基提出的地球"活物质"方法将地球生命有机体作为统一整体来研究地球上的物质、物质关系和运动,并据此创立了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圈"学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盖娅假说"提出生物圈作为自适应的调节系统能够自动维持地球平衡状态,这种新的地学方法揭示了地球的自组织潜能和地球环境的非线性系统特性,也表明了人类活动应该遵循的生态伦理原则。生态系统整体性方法依照地学思维方式的生态整体性思维来看待和研究地球科学及"人类世"时代的地球问题,全面而辩证地把握研究对象,注重网络因果关系分析及生态学方法、概率统计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等的结合。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表现了对人与地球的双重关切,将推动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拓展人类文明的新视野,使人类对地球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迈向新的境域、攀上新的高度。
基于生态文明的循环经济简论
张斌
2011, 12(3): 34-3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6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建构循环经济并为经济发展注入环境正义理念。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利用和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良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运行机制是以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为基础,寻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内生化机制;其科学合理性在于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时,对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理性认识与自觉遵循;其价值正当性在于人类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契合了环境正义理念,是为了实现人类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杨卫军
2011, 12(3): 38-4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7
摘要:
在生态伦理的探讨中,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从本体论的高度为环境伦理提供合理性依据,从而使环境正义理念注入人们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实践观对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解决好生态问题,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以普遍联系和系统整体观为方法论指导,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按自然生态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消除异化,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彻底结束人与自然的"对抗过程";而平衡人与物的尺度、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惟有如此,才能使生态文明的持续、和谐发展成为可能。
韩国社会文化研究
韩国医药分离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代志明
2011, 12(3): 43-4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8
摘要:
1990年代末,中韩两国几乎同时启动了旨在解决日益上涨的医药费用问题的医药分离改革计划,我国医药分离改革至今仍踯躅不前,而韩国医药分离改革总体上取得了成功。韩国的激进式制度变迁模式、确保医生合理的利益诉求、正确认识医药分离的作用、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以关键人物为引擎等医药分离改革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学习与借鉴。
韩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杨岚
2011, 12(3): 49-5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09
摘要:
韩国以世界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为适应社会需求制定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该法的实施标志着韩国养老模式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护理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我国也应借鉴韩国经验,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韩国儒学与崔济愚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改造
罗久
2011, 12(3): 54-5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0
摘要:
韩国儒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入、接受、传播、儒佛兼学、性理学5个时期。李朝儒学所代表的韩国儒学旨在为儒学思想提供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证明,李退溪、李栗谷等儒学学者正是围绕这一使命而展开研究和著述的,如此性理学可谓"极高明"之哲学;批判性理学的实学思想则注重经世致用"济民救世"因而是道中庸的哲学。朝鲜半岛儒学发展至19世纪中叶始有大的改变,这便是东学的建立,东学创始人崔济愚通过引入"侍天主"概念、批判基督教、引入"至气"范畴,分别对传统儒学中"天"的概念、"天人合一"思想、理学之"气"进行了改造,从而使传统儒学成为舍有儒释道、基督教及其传统巫教等内容的一种新宗教,对韩国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工作
论社区制改革的理念、原则和举措——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
张宝锋
2011, 12(3): 60-6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1
摘要:
社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形式,当前在我国虽然已经普遍建立但并没有深入人心,而且在实践中还出现了严重的异化。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制,需要在理念上将治理作为社区制改革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取向,在原则上将以人为本、政党主导、社区自治、居民参与作为社区制改革的圭臬,在举措上将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元治角色、合理界分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力边界、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培养社区共同利益、推展基层民主训练、强化公民意识等作为应对之策。
农民工社会工作的政策框架探析——基于增权的视角
顾江霞
2011, 12(3): 65-7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2
摘要:
调查显示,农民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身心健康处于高风险状态、劳动权益维护需求与维护资源供给差距较大、社会支持网络脆弱、社会融入程度较低等。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实践在面对并回应这些问题时,在政策法规、企业劳资谈判、社会力量发展等方面,可使用的资源严重缺失。为了维护农民工绝对权益和相对权益,政府需要构建能满足农民工需求或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于农民工的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越轨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
胡莹
2011, 12(3): 72-74,9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3
摘要:
通过对少管所及工读学校越轨流浪儿童就自己社会支持情况评价的调查发现,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与社会支持主观感受水平明显较低,但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支持网络匮乏、家庭支持脆弱,使得这些儿童被排斥在社会支持之外,难以获得成长必需的物质、情感关怀,尤其家庭支持的缺失易使流浪儿童产生越轨行为。因此,对流浪儿童越轨行为的预防和矫治需要社会工作者、儿童保护机构、社区多方介入,将提高家庭支持度作为重点,给流浪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安全保障、心理咨询等服务,形成以越轨流浪儿童为中心,以社会工作者为纽带,家庭、学校、社区多方协同作用的社会支持系统。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慧
2011, 12(3): 75-7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4
摘要: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1000名60岁以上城镇老年人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正向影响,且女性作用明显;参加有氧运动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不参加者;以集体形式锻炼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以个人形式锻炼的老年人;以增强体质、减肥或健美为锻炼目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以治疗疾病和消遣娱乐为锻炼目的的老年人。为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建议政府关注并重视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社区应通过开展义务健康讲座等形式增强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闻英
2011, 12(3): 80-8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5
摘要: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具备强烈的以助人为旨归的专业价值认同、广博的理论视野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空泛,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理论视野不够开阔,且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构建具有专业价值取向、通才取向和实践能力取向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培养实务型社会工作人才,应是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选择。
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
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
龚毅, 刘海廷
2011, 12(3): 85-8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6
摘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产业集聚通过集聚效应为技术创新提供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二者相互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于主导技术强化产业集聚功能、技术集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升级推动产业升级。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彰
2011, 12(3): 89-9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7
摘要:
采用平行数据模型的方法,对上海证券交易所348家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短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说明公司流动负债程度越高,公司盈利能力越差;长期负债率与公司绩效虽呈负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总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越高,盈利能力越低,也说明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很少利用负债融资。此外,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8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主要依靠短期负债融资。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现代制造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李秀勤
2011, 12(3): 93-9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8
摘要:
现代制造服务体系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存在涨落、非稳定性等耗散结构特点,在发展中存在制造服务供给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软硬件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外界引入负熵流、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序化、改善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等措施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体系。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提升河南高等教育质量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安士伟, 王伟, 张宁, 王海燕, 董星
2011, 12(3): 97-10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19
摘要:
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规模与质量不同步、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名校强校数量少、教育教学质量仍然偏低等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河南省高校应发挥"人才库"、"动力源"、"技术库"及"思想库"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高水平社会服务和理论保证。河南省高校实现办学主体、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及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陈要立
2011, 12(3): 102-10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20
摘要: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区域问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创意氛围、人才和集聚等较为缺乏,但文化资源雄厚、后发优势可观。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应为:由分散走向集聚,由无序走向有序,由单一走向文化创意产业链,由本土走向国际,由单一学校培养模式走向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体模式。
高校育人与管理
论大学生公民能力及其培养
贾菁菁
2011, 12(3): 107-10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21
摘要:
加强大学生公民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课题、现实的迫切需要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公民能力包括公民认知能力、知行统一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公民能力缺失问题,应优化社会环境、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实践培养,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力结构、社会参与能力。
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思考
蔡丽萍
2011, 12(3): 110-11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22
摘要:
加强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思想文化素养,改善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优化中华民族素质。目前,我国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仍很薄弱,存在诸如缺乏整体规划、校园阅读理念引导有待加强、校园阅读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要提高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成效、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阅读文化,必须统筹规划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校园阅读理念的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注重校园阅读活动的宣传推广等。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研究
王林坡
2011, 12(3): 113-11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23
摘要:
高等学校顾客满意度是指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对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生活设施、生活环境等的心理感受及对学校价值观念的认可度,具有消费者输入、不可预见、双向选择、长期性几大特征,包括办学观念、品牌形象、服务质量、服务过程、顾客地位等内容。将顾客满意度测评应用到公共部门和高等学校已渐成潮流,它对于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有借鉴意义。当前,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必须转变办学观念并树立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观,树立高校品牌意识并提升其品牌形象,加强顾客导向作用并推行全面价值管理,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的长效机制,通过立法凸显顾客主体地位、保障顾客权益。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分析
袁文惠
2011, 12(3): 119-12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24
摘要: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不同,美国在机构组织、经费支持、学生及教练员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权力下放,将大学生体育协会推向社会;以大学生体育联赛为突破口,将高校竞技体育推向市场,形成多途径的体育经费筹措体制;高校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技体育项目的教练员,实行教、训分离。另外,建议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体育明星招生政策,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教育的公平。
外国语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空缺现象研究
陈希洁
2011, 12(3): 123-12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25
摘要:
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遇到对应词空缺或语义空缺等词汇空缺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民族思想方法、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从而造成了语言上的差异。唯有了解相关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还原不同文化之美。
英语中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分析
白杨
2011, 12(3): 126-12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1.03.026
摘要:
话语标记的使用是说话者为了用最小的投入来帮助听话者最大限度、最快地取得与其相同的认知,从而确保其话语的真实意图能被正确理解;同时,说话者为了避免听话者产生不必要的认知假设,误解他的真实意图,同样也会采用一些话语标记来对他的话语进行限制和制约。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是使话语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听话者清晰完整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