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14卷 第4期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建设
努力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构建研究之八
苏星鸿
2013, 14(4): 3-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1
摘要:
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需要,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需要。这一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解答当代中国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夯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一要打造创新型学术队伍,提供必要的主体条件;二要开展跨学科研究,撷取丰富的学术资源;三要倡导批判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三个关键点
张福平
2013, 14(4): 9-1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2
摘要: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要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渠道,推进其传播,需要对传播理论和传播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研究各种成功的传播模式,无疑是改进传播方法的一条捷径。研究同为精神信仰的宗教之有效传播模式,再反观我们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助于发现其中的短板与有待完善的环节。梳理宗教传播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宗教传播总是先通过提供物质和精神服务吸引人加入"组织",再将其纳入小团体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宗教教诲,强化其宗教使命感,尤其注意将教义化为可感知的存在以便于人践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尽管我们不能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传教布道相提并论,但同为精神传播,二者在传播特性上有某种相通之处,批判吸收宗教传播经验,毛泽东时代对大众的神圣性精神引领是马克思主义成功传播的重要一环。汲取前辈成功经验,当前要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三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要有使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即刻付诸实践并有望见到效果,因而愿意接受、真实通俗、鲜活管用、能吸引人的鲜明旗帜,实现理论创新,让人"信";二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掌握群众的教育方法,通过不断地精神内化使人自觉追求并为之奋斗,让人"仰";三是要将理论变成物质力量,通过党员的示范作用、广泛的社会参与,以获取社会资本,与大众互动共进,在活动中让人"行",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入内生发展状态。
国学研究
正考父校诗说评议
章宏伟
2013, 14(4): 15-2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3
摘要:
一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正考父曾校对过《诗经·商颂》,为我国校勘之祖。但经史料考证,正考父应该是宋戴公时大夫,生活于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8世纪中叶,即周宣王、周幽王和周平王统治时期,而周代文书官守森严,平民是绝无修改权利的。采诗说其实始于汉代,是汉代文人根据汉朝乐府采诗的情形对《诗经》来源渠道所作的推测,并不可信。《诗经》全部是"圣贤"即贵族们的作品,他们创作诗主要是献给统治者,以达到讽谏与歌颂的目的。孔子曾经删诗,他从流传的古诗中选编出305篇汇集成《诗经》,是《诗经》的整理者和编订者。因此,首见于《国语·鲁语(下)》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中的"校"并非"校勘"之意,应理解为"整理"之意较妥。校雠一事,应从孔子开端。
张伯行理学思想探析
李晓虹
2013, 14(4): 27-3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4
摘要:
张伯行是清初中原地区重要的理学人士,一生为官清廉,忠孝仁爱,以弘扬程朱理学、传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主张穷理,重视《小学》,并把自己对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的信仰贯彻于人伦日用之间,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对中原地区的士人教育和程朱理学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道统精神的继承及其清正廉洁、忠事爱民的精神至今仍受人称誉和景仰。
公共管理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城中村治理中政府协同关键要素识别
肖湘雄, 张林源
2013, 14(4): 31-3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5
摘要:
城中村问题多、治理难。为了加强城中村治理中的政府协同,使用问卷调查法得出城中村治理中政府协同的相关要素,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要素的外接中心度和内接中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基础设施、区域划分、经济发展水平、组织目标、组织职能、人才保障、制度保障和信息技术保障8个要素被识别为城中村治理中政府协同的关键要素。围绕这8个关键要素来加强城中村治理中的政府协同,可形成优势资源最优化利用的协同治理格局。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
宋玉军
2013, 14(4): 36-4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6
摘要: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阐述了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而且从制度改革、实现机制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整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准确界定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在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专题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方面形成权威性研究成果,在政策体系建议上更具整体协调性。由于农民工的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问题研究将会成为今后关注的重点。
人类学与社会文化
审丑文化异化倾向分析
刘燕
2013, 14(4): 41-4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7
摘要:
审丑是审美的对立面,审丑的目的是为了衬托美,因为有审丑的存在才使得审美的意义更饱满、更鲜活;审丑是一种文化反映,是人类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的重要指向,是社会活动的重要成果。当审丧失了立场,沦为纯粹围观、跟风、追捧状态,美便让位于丑,出现以丑为美、为利而丑的状态,即发生了审丑文化异化倾向。审丑文化异化倾向的表现与危害在于:审丑背离审,消解为围观;冲击主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审丑异常崛起违背了审美的初衷。审丑文化异化倾向的经济根源在于泛经济主义的滋长,社会根源在于公共生活的匮乏和公共精神的缺失,文化根源在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匮乏。要消除审丑文化异化影响,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公共精神,同时还要加强对公民的审美教育,优化审美生态环境。
当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
李欣
2013, 14(4): 46-5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8
摘要:
农民工作为亦工亦农的劳动主体,是目前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但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收入偏低的经济制约、角色转换的不适应以及社会各界的忽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当前社会中陷入了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困境。要充实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部门须改革完善户籍制度、贯彻落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业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充实且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企业应重视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利益,为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社区要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媒体要积极引导社会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民工也应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人类学视域下的灾后重建研究——以汶川“5·12”地震为例
王萌
2013, 14(4): 51-5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09
摘要:
灾难是人类社会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人类学在灾后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民族志的撰写、文化的重建和保护、悼念仪式的扩大化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与行动选择的特殊作用。(1)民族志的记录和表达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手段。灾后重建中的民族志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民族志的撰写要将"真实性"与"超越真实性"、对"他者"关怀与"以人为本"、"深度体验"与"追踪调查"相结合。(2)文化的重建和保护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内容,具体包括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族群文化的重建和保护。灾后重建中,文化重建和保护的原则是考察并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整体性。(3)悼念仪式扩大化是灾后重建的有效路径。灾后重建中的国殇仪式是举国悲痛哀思的表达、民众力量的凝聚。灾后重建中的丧葬仪式表达了生者难以言说的情绪,丧葬仪式通过相应的情感表达、行为活动使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得以加深,丧葬仪式的节点时段使人们得以持续一个相当的哀伤过程。(4)人文关怀是灾后重建的本质要求。灾后重建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包括幸存者、遇难者家属、救援人员和特殊群体。灾后重建体现人文关怀,应充分做好灾难救治的准备工作,尊重灾区当地的民俗和灾区人民的自主选择,加大与受灾民众的沟通与交流。
法学
文化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契合性
陈波
2013, 14(4): 57-6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0
摘要:
文化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产品是具有创新性的智力成果,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文化创新和知识共享;文化产业生产经营者是能享有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主体。总之,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创新。
从“中国珠宝原创设计维权第一案”看珠宝设计的法律保护
姚泓冰
2013, 14(4): 63-6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1
摘要:
珠宝行业中珠宝设计侵权现象比比皆是,"中国珠宝原创设计维权第一案"的发生引发公众对珠宝设计法律保护的热议。究竟是以外观设计专利来保护珠宝首饰设计,还是以著作权来保护珠宝设计,一直是学界和司法实践争议的焦点。考虑到外观设计应用的产品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周期长、外观设计专利审查程序本身带来的重复授权现象,以外观设计专利的模式来保护珠宝设计不可行且不适当,而以著作权来保护则具有可行性和适当性。珠宝设计作品可作为著作权中的图形作品、美术作品进行保护,随着我国著作权法的不断完善,珠宝设计作品还有望作为实用艺术作品受到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判定珠宝设计侵权应遵循和适用民法中侵权法的"四要件说",并借鉴美国著作权侵权认定"抽象+过滤+对比"的三段认定法,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珠宝行业盛行的剽窃侵权之风,切实保护珠宝首饰设计者及相关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和利益,以促进珠宝行业和珠宝市场良性、有序地发展。
中原经济区建设:产业结构优选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三化”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纪德尚
2013, 14(4): 68-7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2
摘要: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产业层次提升问题,而是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与"三化"协调密切相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针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三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诸如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科技创新驱动不足、生态环境约束加剧、资源能源供应乏力、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民生与就业问题突出等,应立足省情,从现代化战略高度出发,形成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三化"协调发展的互动共进模式;坚持五个原则:节约集约原则、协同共进原则、稳粮强农原则、生态和谐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实施五大策略: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内涵式产业调整升级策略、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式产业调整升级策略、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共进式产业调整升级策略、"三化"协调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的产业调整升级策略、加强和改善民生保障社会性基础的产业调整升级策略。
河南省工业主导产业优化选择研究
李锐杰
2013, 14(4): 74-79.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3
摘要:
以2000-2010年河南省36个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为分析样本,以中国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为参考标准,采用SSM模型对河南省的工业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工业主导产业应为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及其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河南省应充分发挥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等传统部门的优势,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轻工业和建材工业等高成长性行业发展。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研究
李静
2013, 14(4): 80-8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4
摘要: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近年来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高,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仍偏低。应进一步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与管理
信息不对称、非理性心理影响下的短期均衡资产价格
黄士国
2013, 14(4): 84-87,9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5
摘要:
基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者的非理性心理,构建均衡资产价格模型并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交易者对风险资产的需求量,而且影响均衡资产价格。如果私人信息对下期价格产生正向冲击,或交易者对私人信息精度过度自信,则知情交易者将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推高资产价格;如果私人信息对下期价格产生负向冲击,或交易者对私人信息精度过度悲观,则知情交易者将减少风险资产的需求量,促使资产价格下跌,而且知情交易者持有风险资产的数量都比不知情交易者少。极端情形下,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者非理性心理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短期暴涨暴跌。
河南省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扩大和优化对策探析
晏晓丽
2013, 14(4): 88-9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6
摘要:
扩大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优化农民文化消费结构,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是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比重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差,低俗化趋势严重。河南省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扩大和优化应坚持健康有益、均衡适度、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农民文化消费需求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农民文化消费意愿,调整消费结构、引导农民文化消费需求,多策并举、提高农村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等途径来扶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结构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文化消费质量,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为农民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高等教育与管理
地方口音英语学习者语音库建设构想
陈文凯
2013, 14(4): 93-9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7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口音差异显著,建设针对地方口音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库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建设此语音库须科学划分方言区、确定发音人及语料采集地点、根据发音人的特点确定任务类型及发音语料、科学制定录音方案以确保录音的高保真、根据音系学理论和地方口音特征开发语音标注系统。其中,语音标注是语音库建设的核心环节。语音库可采用ToBI及IViE标注系统,对音段、韵律及非语言信息进行全面标注。该语音库既能为学习者的二语语音习得提供有益参照,又能展示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区域性特点,有助于勾勒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全貌。
高校多渠道筹资与多元治理结构研究
张宁
2013, 14(4):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8
摘要:
我国高等学校筹资渠道单一,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其经费主要来源,办学资源紧张、教育经费短缺。如何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可学习借鉴国外高校治理经验。国外高校采取的是政府、教师、学生、校友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相应地,其筹资渠道也多元化,政府拨款、收取学费、销售及服务收入、发行债券或进行社会募捐等,效果很好。我国高校要实现多渠道筹资,必须首先改革与构建我国高校多元治理结构,使教师有效参与高校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高校管理、使政府合理参与高校管理、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管理。
实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科学化的路径探讨
熊项斌
2013, 14(4): 101-10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19
摘要:
高校安全稳定关乎自身改革、发展,还有助于维系社会长治久安,历来被公众视为社会秩序稳定的晴雨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不可忽视的国内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高校自身问题,提示我们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不应限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而应常态化、长效化。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突发性事件和潜伏性事件兼而有之、群体性事件和社会性影响相互交织、影响因素复杂性和维稳任务艰巨性长期存在等新特点,应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诸如健全高校内部矛盾化解机制、高校安全稳定预警机制、高校治安防控机制、高校安全稳定联运机制,以期提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艺术空间
设计隐喻的思维模式及其应用
张学东
2013, 14(4): 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20
摘要:
隐喻是人类感知周围世界并形成概念的工具,其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就语意表征而言,设计隐喻是通过意义转换把不同的语义场联系起来,并在两类不同事物间建立相似性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所以,相似性是其逻辑基础,用"物体-属性-值"链可以清晰表达这种"此类事物"与"彼类事物"的逻辑关系。事物之间物理和心理层面的相似性可以促进设计意义的形成与表达,但这种相似性受个人文化背景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设计者应对隐喻设计中的相似程度仔细揣度,以做到恰到好处。
西方服饰文化对旗袍造型发展的影响
魏玉龙
2013, 14(4): 109-11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3.04.021
摘要:
旗袍是中国近代妇女的主要服装款式之一。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其造型也在为适应现代生活而不断发展变化。受西方服饰文化风格的影响,旗袍款式经历了改良、中西合璧、简化实用以及与现代女装融合4个时期。研究旗袍造型演变历程使我们认识到,文化背景影响服装造型趋势,东西方文化交融推动了我国服装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