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23卷 第3期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特征与实质
黄浩, 赵羽翔
2022, 23(3): 1-6. doi: 10.12186/2022.03.001
摘要: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生存与活动全方位发展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具有共识性的向往与追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本真性、至善性、臻美性三大特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质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制约生产方式,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引起人们需要的变化,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恩格斯的城市化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王万松
2022, 23(3): 7-13,74. doi: 10.12186/2022.03.002
摘要:
恩格斯对工业城市的产生、阶级矛盾的探究和城乡关系的分析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从城市的视角入手,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空间的分布和阶级意识的形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路径与马克思共同走上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通过揭示工人阶级在城市的遭遇,他将城市的诸多问题整合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整体批判之中,以便唤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和政治能动性,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城市问题的康庄大道。
全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取向
李晨曦
2022, 23(3): 14-19. doi: 10.12186/2022.03.003
摘要:
新时代,随着全媒体的飞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传播的进程中面临信息繁杂多样、多种思潮交织碰撞、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实践基础、目标指向和传播路径是全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取向。从实践基础上看,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从目标指向上看,应坚持按层次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传播路径上看,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平台创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究
林凤
2022, 23(3): 20-25. doi: 10.12186/2022.03.004
摘要: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确定总体思路和逻辑路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内容上看,应从构建利益共同体入手,拓展到有约束的责任共同体,再上升到命运共同体,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从地域上看,应从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入手,拓展到区域命运共同体,最后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路线。
政治学
平等的能力分析进路能得到辩护吗?——以博格和森的理论争辩为中心的考察
张辉
2022, 23(3): 26-34. doi: 10.12186/2022.03.005
摘要:
当代政治哲学中平等理论主要包括福利主义、资源主义和能力主义三种分析进路。涛慕思·博格认为资源主义完全可以作为社会正义的衡量标准,在处理人际差异和把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功能这两个方面,平等的能力分析进路并不像阿玛蒂亚·森所描述的那样具备优越性。实际上,博格对森的理论所作的批判并不十分严谨,后者从中立视角出发,把资源作为手段而非目的,重点关注人的可行能力,从而扩大了实现平等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得到辩护的。
“三不腐”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孙杰, 张兵
2022, 23(3): 35-41. doi: 10.12186/2022.03.006
摘要: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是中国特色反腐败理论的最新成果。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有利于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揭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推进“三不腐”长效机制建设,应坚持挺纪在前、高压严治,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坚持扎紧笼子、严防严控,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坚持固本培元、扶正祛邪,构建不想腐的保障机制。
公共管理
专家在突发疫情风险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及其逻辑
陈霞, 吕仕林
2022, 23(3): 42-49. doi: 10.12186/2022.03.007
摘要: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表明,专家在突发疫情风险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发挥着独特作用。以专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为例,探析专家在突发疫情风险治理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及其逻辑,发现:专家在疫情风险认知阶段的作用体现为关键信息的捕获与专业的风险识别和分析;在风险预警阶段的作用体现为发布双向的风险预警和提供专业的疫情防控建议;在风险治理阶段的作用体现为制定诊疗方案和塑造社会共识。专家在疫情风险治理中的作用逻辑主要由理性机制和信任机制构成。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协同治理研究
杨承梁, 周广亮
2022, 23(3): 50-58. doi: 10.12186/2022.03.008
摘要: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是食品安全现实舆情在网络上的衍生物,其本质是多元主体网络交互行为的复杂过程。当前,单一行政化管控模式已经无法全方位主导复杂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治理活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成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治理的有效模式。构建舆情协同治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协同机制、监测预警机制、联动处置机制和善后恢复机制,并通过调整主体角色、构筑协同文化、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可实现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协同治理。
经济与管理
平台用户社会资本对其共创价值的影响
张洪, 王维娜, 朱梦莹
2022, 23(3): 59-66. doi: 10.12186/2022.03.009
摘要:
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科技运用于金融领域,推动了以“金融+社交”为特征的社交投资平台的发展。但是,部分平台由于不注重提升用户体验价值致使部分用户流失。基于典型的社交投资平台——雪球网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平台用户社会资本对其共创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显著促进社会价值的提升,然而对经济价值没有显著影响;关系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均能够促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管理者能力和内部控制质量——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刘畅, 周羽嘉, 花俊国
2022, 23(3): 67-74. doi: 10.12186/2022.03.010
摘要:
合理的薪酬制度设计是企业建设高质量内部控制的重要制度保障。以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探究管理者能力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在企业异质性条件下薪酬差距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管理者能力能够增强薪酬差距对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效果;薪酬差距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大企业中更为显著。
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的思考
朱宗友, 刘凯, 王怡梦
2022, 23(3): 75-80. doi: 10.12186/2022.03.011
摘要: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既是一种立德树人理念,又是一种隐性与显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无论是从塑造人的角度还是从意识形态建设角度,抑或是从其内在属性角度来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都有其必要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这种可能性体现在理论上有坚实基础、实践上有成功案例、目标导向上有一致性。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需要构建相关体制机制、提升教师意识能力、创新工作方式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新时代高质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认识维度
马寒, 刘卫涛
2022, 23(3): 81-89. doi: 10.12186/2022.03.012
摘要:
高质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应重视实践建构,更应重视认识提升。高校思政课所具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战略思维、科学思维、理论思维等哲学思维方式。坚持战略思维是从战略定位角度把握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性和应然性,认识到其是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标志性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关键课程。坚持科学思维是从教材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等角度理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系统性和现代性,准确把握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性,全面体现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性,重视思政课建设的现代性。坚持理论思维是从高校思政课应当解决的基本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着手,明确思政课的研究界域,深化前沿问题研究,加强现实问题研究。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
付金辉
2022, 23(3): 90-95,108. doi: 10.12186/2022.03.013
摘要: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资源,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融入,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有益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现阶段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融入仍面临着融入形式单一、融入层次不深、融入效果不实的现实困境。应在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学生认知情况;加强教材分析,找准红色文化切入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红色文化融入实效,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语言学研究
东周盟书研究综述
刘秋瑞
2022, 23(3): 96-101. doi: 10.12186/2022.03.014
摘要:
东周盟书实物主要有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这些盟书资料为古文字、历史地理、职官和中国古代盟誓制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学界对东周盟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侯马盟书材料已经全部刊布,温县盟书材料也得到了部分刊布,大部分东周盟书的刊布形式采用的是摹本和图版的形式;基本可以确定东周盟书的书写年代是战国早期;盟书主盟者的确定对盟书年代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还需新材料发表后展开全面研究;采用东周盟书中的盟誓制度与传世典籍记载的盟誓制度相对照的方法,解读了当时的盟誓程序和内容;考释出了盟书中的一些关键字和用字特点,为盟书各项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编著了一些东周盟书字表,集中表现了文字考释成果。今后,对东周盟书的研究还应重视对现有盟书材料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扩大东周盟书的研究范围;将盟书文字与典型的晋系文字相比较,充分揭示盟书的用字特点,确定其时代,同时更应从微观角度加强对盟书材料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的考释;及时公布温县盟书材料,推动东周盟书在字词考释、用字考察、年代判定、历史文化信息探求等方面的研究。
江沅《说文释例》评议
赵一粟
2022, 23(3): 102-108. doi: 10.12186/2022.03.015
摘要:
江沅《说文释例》是《说文》学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其中,《释字例》指明了《说文》所收字的本字本义,阐明了《说文》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典籍用字之例,批评了后人不知《说文》本字本义而造成的错误,阐释了后世用字的变化,对研究古代汉语的词义、汉字用字的演变和古书的校勘有着重要价值;《释音例》系统地揭示了形声字的古音分部,完善和订正了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作为段玉裁的弟子,江沅《说文释例》中的一些内容又见于段玉裁的《说文注》,这就为研究《说文注》的成书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