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23卷 第6期

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强化教育高质量服务能力 赋能教育强国战略
张雷生, 王璐琪
2022, 23(6): 1-8. doi: 10.12186/2022.06.001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引领性作用,提升教育高质量服务能力,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在如下这些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增强和提升高等教育“四为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深入理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科学内涵;科学应对面临的复杂局面和矛盾,解决好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能力这一“引擎”,深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改革;释放与激活高校科学研究新动能,赋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升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多措并举高效赋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顺利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范畴思考的四个向度
申唯正
2022, 23(6): 9-17. doi: 10.12186/2022.06.002
摘要: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经济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经历了30多年实践后,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范畴,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内外学术界多聚焦于社会主义资本范畴的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资本一般与金融资本、激活资本文明面与克服资本的生产性矛盾等方面,还要深度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范畴的四个向度:一是价值导向,经济制度内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二是新发展理念导控,用新发展理念导控市场行为步入规范性的社会秩序中;三是金融风险防范,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新义利观倡议,倡导全社会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集体英雄”文艺叙事的“复兴”及其价值功能
张海燕, 辛琛
2022, 23(6): 18-26. doi: 10.12186/2022.06.003
摘要:
伴随着新时代“集体英雄”事迹层出不穷,“集体英雄”叙事在文艺作品中得以“复兴”。一方面,这表明作为社会意识的“集体英雄”价值观与社会存在之间是相伴而生的双向同构关系;另一方面,“集体英雄”文艺叙事的复归,也是人民群众价值观变迁的“风向标”,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丰富内涵的表达。“集体英雄”文艺叙事“复兴”的理论根基是唯物史观中的群众史观,其历史根基是新中国的革命英雄文艺叙事的历史“景观”。相较于历史,新时代的“集体英雄”文艺叙事实现了英雄精神的创新性回归和发展,是价值引导力和艺术表现力融合的最新成果。文艺作品的“集体英雄”叙事彰显了社会主义艺术的人民性价值取向,有助于消解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价值观扭曲状况,有助于对当代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缺位导致的生存意义困境做出解答,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建构美好精神生活。
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及其中国化探析
刘迎
2022, 23(6): 27-32. doi: 10.12186/2022.06.004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律维度深刻揭示了社会管理的本质及其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为根本指导,通过科学求解中国社会管理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中国化,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对一系列关涉社会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求解,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我们党对社会管理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创造性地变革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管理的观念,将党关于“社会管理”的认识提升到了“社会治理”的新高度;制度化地推进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赋予社会治理工作以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鲜明特质;从根本上完善了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健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国外马克思主义译丛
拉康在何种意义上是黑格尔主义者?
斯拉沃热·齐泽克, 李西祥, 邵红霞
2022, 23(6): 33-39. doi: 10.12186/2022.06.005
摘要:
黑格尔作为泛逻辑主义者的形象是其批评者的实在界,是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点的建构。按照我们的观点,拉康根本上就是黑格尔主义者。在拉康对黑格尔参照的三个阶段中,第三个阶段所建构的反抗符号化达成的大他者,是一种最好的反黑格尔的大他者。拉康对黑格尔参照的第三个阶段强调了作为不可能的/非可符号化的内核之实在界——死亡驱力,而死亡驱力意指着被符号化/历史化的过程所揭示和包含的非历史化的可能性,这也就是回溯性地取消的逻辑,这一逻辑在黑格尔那里已经被描述为精神的最高力量,因此,“取消”是拉康的死亡驱力的黑格尔版本。
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弗里德里希·波洛克, 李乾坤
2022, 23(6): 40-51. doi: 10.12186/2022.06.006
摘要:
货币理论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系密切结合在一起。然而这一问题在过去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布劳克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他的研究并未把握住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精髓。马克思对货币这一经济学范畴的探讨,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生产关系,即以交换价值的形式所表现出的个体生产者与社会交换过程之间的矛盾性结构,货币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布劳克因为不能把握货币的形式外表与其社会内容之间的矛盾关系,所以从一开始就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经济与管理
独立董事网络位置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之内在关系探究
董成, 周迅
2022, 23(6): 52-59. doi: 10.12186/2022.06.007
摘要:
基于连锁董事广泛存在的现实背景,利用董事交叉任职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立董事所在的网络位置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年报风险信息披露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独立董事越趋近于网络中心位置,年报风险信息披露的情况越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于内部风险信息披露,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外部风险信息披露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制度基础观视角下文化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禹州钧瓷为例
徐明霞, 赵蒙涵
2022, 23(6): 60-66. doi: 10.12186/2022.06.008
摘要:
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基础观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以文化产业集群禹州钧瓷为例,根据制度基础观的外部合法性、内部合法性的作用机制,从合法性机制的管制维度、规范维度、认知维度三个维度剖析了文化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在机理。按照合法性机制的内在逻辑,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多个层面给出了禹州钧瓷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以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法学研究
我国赡养协议养老模式的适用与完善——以裁判文书的量化分析为基础
王阁, 刘柯柯
2022, 23(6): 67-73. doi: 10.12186/2022.06.009
摘要:
赡养协议养老是我国存在已久且被立法明确认可的一种养老模式,但是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赡养协议纠纷”类文书的梳理,发现赡养协议养老模式在现实运行中存在着适用范围较小、适用效果有待提升、适用程度参差不齐等问题。应通过加强甄别该养老模式的适用对象,强化相应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宣传等完善举措,进一步推动我国赡养协议养老模式的适用。
论性骚扰侵权行为在《民法典》中的认定标准
付翠莲, 张敩丹
2022, 23(6): 74-83. doi: 10.12186/2022.06.010
摘要:
性骚扰行为在法律层面上属于侵权行为,反对性别歧视、追求性别平等是“性骚扰”一词创设并引发相关法律规制的初始动因。《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将性骚扰纳入“人格权编”,其中,第一款规定了性骚扰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第二款规定了单位的安全保障义务,包含了违背他人意愿、实施与性相关的骚扰行为和针对特定的受害人三个认定标准,确立了特定场所防治性骚扰的义务。《民法典》确立了性骚扰认定标准的法定要素,在责任构成上,完成对性骚扰受害对象的去性别化过程;在空间的限制方面,开始由单一的职场规制向全面的基本人权保护的转变。在举证责任方面,对赋予原告的举证责任进行体系化解释。《民法典》的颁布积累了性骚扰立法的中国经验,并形成开放式条文结构,有望引导今后我国性骚扰立法转向引导型立法模式。
历史文化研究
晚清史知识体系的清末建构述评
苏全有
2022, 23(6): 84-90,108. doi: 10.12186/2022.06.011
摘要:
有关晚清史知识体系的建构,清末中小学等教材是很好的审视载体。清末时人对晚清史的知识建构分为两类:一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纵向书写,二是以类别区分的横向书写。晚清史知识体系中有三个比较敏感的难点和重点:鸦片战争中道光帝与林则徐被贬问题、戊戌变法中慈禧与光绪之关系的处理问题、义和团运动中慈禧的责任问题。时人的叙事受时代的局限所致,主体是为道光与慈禧等当政者避讳。清末所形成的晚清史知识体系对后世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之后的晚清史内容,在清末基本定型,并且一直延伸至今。至于知识体系中所涉及的当政者的敏感点表述,到了民国以后,有关清朝的时代局限已不复存在,且因史观和立场的影响而与之前截然相反,清末有关晚清史的知识建构,影响在于内容,而非史观。
明代册封琉球使录文献整理商榷
邱洪瑞
2022, 23(6): 91-98. doi: 10.12186/2022.06.012
摘要:
明清两代的琉球汉文文献是“琉球学”研究重要的基础性材料,而目前见到的琉球文献标点本、注解本有不少误解、不妥之处,尤其是明代册封琉球使录——陈侃《使琉球录》与郭汝霖《重编使琉球录》的两种整理本舛误较多,其主要表现:一是政治意识不强,个别注、译立场有误,错置了琉球王的政治地位,未注意“琉球”与“冲绳”名称的历史背景与内蕴的民族感情。二是不明古代文化典章制度,多有误释曲解,其致误原因包括不明古代官制、不明古代历法及纪时方法、不明地理方所等。三是对古籍语句的理解有误,语言文字整理、表达失当,其错误类型包括句读失误、词语注释失误、文句翻译失误、文字校对失误等。学界对明代册封琉球使录研究、整理的薄弱状况,与中国册封琉球史料的重大国际政治文化价值颇不相符,亟须展开新的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
宋代官员兼职盛行原因探究
范帅, 苏心熠
2022, 23(6): 99-108. doi: 10.12186/2022.06.013
摘要:
兼职作为古代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宋代甚为盛行,其是由政治氛围、治国原则、管理效益和附加效果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首先,宋代“回向三代”和“官无定员”的政治氛围为兼职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温床;其次,宋代君臣受“分权制衡”和“互相维制”治国原则影响,在选择路径时,往往倾向于将兼职运用于政务管理;再次,官员兼职可以实现“合并事权”和“省员节流”的管理效益;最后,受“权力扩张”“职能增加”附加效果的影响,很多官员竞相谋取兼职,从而使得宋代官员兼职现象愈演愈烈。分析宋代官员兼职盛行的原因,可以折射出古代“人治”社会中政治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