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24卷 第2期

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内在逻辑理路
韩军垚
2023, 24(2): 1-7. doi: 10.12186/2023.02.001
摘要: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同志发出的伟大号召,是中共二十大的重要理论贡献,与党的历史自信、历史主动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的高度可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理论深度、历史厚度和现实力度。在理论层面,“三个务必”既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守正创新,又是全党同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踔厉奋发的行动宣言。在历史层面,“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政治密码。在现实层面,“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中继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自觉践行“三个务必”,在新征程中继续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也论实践唯物主义
余斌
2023, 24(2): 8-15. doi: 10.12186/2023.02.002
摘要:
实践唯物主义涉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和判断。在经过短暂的认同之后,很多人开始不赞成实践唯物主义,尽管仍然有不少人在力挺它。实践唯物主义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一词中提取出来的。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在“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中出现了“实践的资本家”和“实践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因此,如果非要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一词中提取出实践唯物主义,那么它也很可能是资产阶级哲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如果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提取“实践唯物主义”,那它就只不过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已。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适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及其经验启示
杨叶平, 李金金, 张晓涵
2023, 24(2): 16-24. doi: 10.12186/2023.02.003
摘要:
话语权历来是国家和政党争夺的焦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话语权的争夺、建构、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来影响国内外民众、各种组织和行为主体的一种话语影响力、说服力和引领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确立、巩固与发展的历程,得出如下经验启示:话语体系是其生成的话语之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是其发展的动力之源,意识形态建设是其巩固的思想之基,国家实力是其提升的力量之基。
哲学
康德先验演绎路径新探
彭小伟
2023, 24(2): 25-33. doi: 10.12186/2023.02.004
摘要:
围绕主观演绎与客观演绎的关系,学界在探讨康德先验演绎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条具有代表性的演绎路径:一是“穿插论证”路径,即认为客观演绎穿插于主观演绎的开头与结尾的中间;二是“上下论证”路径,即认为客观演绎是从先验统觉出发的从上到下的路径,而主观演绎则是从经验性出发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两者是双向的、互补的。比较之下,我们发现,尽管“穿插论证”表面上看通俗易懂,“上下论证”逻辑清晰,但是前者容易使人陷入心理主义的误区,而后者则容易让人产生独断论的误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两者侧重于主观演绎与客观演绎的关系,过于注重演绎路径的方向,忽略了先验演绎的目的。我们尝试淡化主观演绎与客观演绎的关系,围绕先验的自我意识这一中心,以先验演绎的目的为视角,提出一条“同一性论证”的路径,即以论证先验对象与经验对象、先验统觉与先验范畴的同一性为线索的论证,以期避免前述两条路径产生的误解,或者为之提供有益补充。
《周易》平等思想的三重意蕴及其现代价值
马鹤林, 周玉乔
2023, 24(2): 34-41,82. doi: 10.12186/2023.02.005
摘要:
《周易》中的平等思想具有三重意蕴:阴阳的平等关系,阴与阳不是一尊一卑,而是阴阳均等;由爻位所构建的秩序上的平等,基于秩序上的差异而追求现实中的平等;从人性出发,追求德性上的平等。内蕴于《周易》之中的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凸显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一是深化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的理解,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二是丰富了现代社会平等观的内涵,启示人们寻求生命内在的、更深层的平等;三是有助于营造平等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真正实现。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培育:进程、困境与模式构建
马寒, 张宁
2023, 24(2): 42-49. doi: 10.12186/2023.02.006
摘要:
高素质农业劳动力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培育经历了由知识型农民培育到农民职业化教育再到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培育等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当前,由于农业吸引力降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农业职业教育滞后等问题,我国农业产业整体发展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留不住、转移快、青年少、素质提升难等多重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未来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培育的模式构建应立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整合政府部门、涉农组织、教育机构等多方资源,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多元培育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土地经营权性质再探讨
左佳楠, 李长友
2023, 24(2): 50-55. doi: 10.12186/2023.02.007
摘要:
继新《土地承包法》之后,《民法典》以基本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三权分置”的经营模式,但二者都未对“三权分置”的核心——“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做出明确界定。目前,理论界形成三种主流观点,基于对这三种主流观点的研究,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三权分置”制度保护农民利益的初衷,并切实平衡各方权益,从流转期限入手,将债权性质的土地租赁权排除出土地经营权的范畴,使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得到明确,为后续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前提,实现盘活农村土地、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数字化与数据治理
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与治理
石琳娜
2023, 24(2): 56-62. doi: 10.12186/2023.02.008
摘要:
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广泛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挑战:主体性危机引发人类自身主体性质疑,丧失自主判断力,带来现实人际孤岛;数据缺失造成结论误导,虚假数据造成信任危机,数据泄露和滥用带来安全隐患;算法的可解释性不足带来“黑箱”问题,算法的鲁棒性不足造成算法失灵,“回音室效应”带来偏见与分化;社会风险包括技术的颠覆性变革带来国际分工重塑,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性风险,行业科技巨头垄断趋势加剧;等等。人工智能治理在
大数据交易“柠檬市场”治理机制设计
张省, 蔡永涛
2023, 24(2): 63-74. doi: 10.12186/2023.02.009
摘要:
大数据交易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了激励扭曲和市场失灵,严重制约了大数据向生产要素正常转化并参与社会大生产。基于大数据的产品特性和市场结构,分别设计平台监督、买家联盟监督两种事后监督治理机制和平台信用评估、平台联盟征信两种事前声誉治理机制,探讨并对比不同机制对大数据交易“柠檬市场”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监督机制可以约束买卖双方行为,范围较广,但约束力较弱;声誉机制对信用中等和良好的卖方约束力强,但约束范围小,而对信用不良的卖方则可能加剧逆向选择的风险。由此,分别提出成立签约管理中心、实行卖方分流机制、设立优质卖家奖励专项基金的建议。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李薇, 李莉
2023, 24(2): 75-82. doi: 10.12186/2023.02.010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借助2010—202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企业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与竞争性行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文化传播
从《于长王宅宴新罗客》组诗来看日本的汉诗外交
葛继勇, 李梓璇
2023, 24(2): 83-90. doi: 10.12186/2023.02.011
摘要:
8世纪初,日本权臣长屋王于宅邸设宴为新罗使节饯行。宴会上众人所作《于长王宅宴新罗客》组诗,是研究日本与新罗汉诗外交的宝贵资料。宴会参与者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汉诗创作能力,熟悉新罗的风土人情。《于长王宅宴新罗客》组诗的内容表明宴会的氛围融洽、关系亲睦友好,但部分汉诗鲜明地宣扬日本的宗主国地位,强烈地表现出日本的“小中华”意识。日本开展的汉诗外交生动彰显出汉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辐射力与国际影响力。
汉代丝绸之路文化生成与传播的历史镜像
姜国峰
2023, 24(2): 91-98. doi: 10.12186/2023.02.012
摘要:
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于张骞首通西域,形成于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发展于班超再通西域。丝绸之路上以官方交流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互动、以商品贸易为核心的物质文化互动、以多元艺术形式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互动、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文化互动,对世界历史进程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了巨大作用。汉代丝绸之路文化生成依托于“凿空之旅”的战略需求、广泛的商贸技术往来和多元传文弘道之路。尽管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丝绸之路上的广泛文化互动所演绎出的历史画卷、传承的文化基因,为文化生成与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历史遵循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经验,即良好的外部形象是汉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客观表达,发达的经济技术是汉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现实基础,持久的道统传承是汉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依托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
劳动教育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分析
张雪琴, 张睿芊
2023, 24(2): 99-105. doi: 10.12186/2023.02.013
摘要:
近年来,劳动教育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且热度持续走高。选择CiteSpace和VOSviewer作为分析工具,构建国内劳动教育研究状况的知识图谱,以把握劳动教育研究的整体状况、主题演进、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结果显示:劳动教育研究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明显,研究机构相对单一,且单位间合作也不多见,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学术共同体;理论研究多关注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价值意义、理论渊源等,实践研究多关注学校劳动教育,且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和高校层面;虽然实践层面的研究数量偏多,但是诸如“劳动观”“劳动精神”等理论研究仍然是当下研究的前沿趋势。随着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的完成,劳动教育理论研究的学理化、实践研究的实证化、劳动教育发展的专业化是未来亟须解决的问题。
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创新研究——以抖音为例
杨晓, 李婕
2023, 24(2): 106-110. doi: 10.12186/2023.02.014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娱乐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软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视频传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短视频泛娱乐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消解了其独立思考与价值辨析的能力,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其新、快、短的特征,又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不断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新需求。应通过提高短视频平台传播内容质量、完善短视频平台内外监管机制、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措施,创新短视频传播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