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16卷 第2期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建设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基本经验——基于阶级阶层关系处理的视角
宋小红
2015, 16(2): 3-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1
摘要:
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革命任务创造性地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物质利益、政治参与、思想文化关系,不断增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众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革命实践从而不断夺取革命的胜利。总结并发展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凝聚各阶层共识、加速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基于青海省高等学校的调研
崔耀鹏
2015, 16(2): 7-1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2
摘要: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与向上的现状,多数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不足,且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信仰缺失、迷失、功利化、空泛化、宗教化明显,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与青海省特殊省情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关。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理顺机制、明确分工,建设一支政治正确、信仰崇高、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理解内涵、把握本质,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科学探索、因地制宜,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性;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和确立的良好环境。
文化研究
胡适与梁漱溟东西文化论战刍议
周良发, 舒从云
2015, 16(2): 13-1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3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学界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先声或预演。1921年10月,梁漱溟将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稿汇编出版,因该书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与新文化路向相悖,且对胡适的学识和著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故引起胡适等新文化派的深切关注和热忱回应,并引发了一场措辞激烈的东西文化论战。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历时半年,前后共有两次公开的思想交锋,折射出西化自由主义者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东西文化的不同立场。胡、梁二人的东西文化论战虽没有过多论及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但其论战的大背景则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到底是西方化还是本土化,抑或是东西文化融合的抉择困局。胡适与梁漱溟对东西文化的认知虽各有侧重,但二人均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再生,其态度是积极的、认识是宝贵的,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认同危机表征与重建
郑海霞
2015, 16(2): 18-2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4
摘要:
全球化语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西方文化强势输出,妨碍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双向的跨文化交流,使世界文化交流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从而强烈冲击了他国文化,严重影响了他国国民的文化认同。这样的历史语境造成了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衰微,干扰了现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认知和体认,造成了中国人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危机,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和行为取向西化,经典文本阅读被消解。要重建中华文化认同,就应当着力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倡导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促进中华文化的新觉醒和再发现。
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
吕晓洁
2015, 16(2): 22-25.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5
摘要:
中原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文学与中原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现代性阐释,比如,通过对义文化的诠释,对坚韧、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对纯朴、仁爱精神的展现,对忧患意识的体现,河南当代文学在挖掘中原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引领人们朝着真善美前进的正能量、构建中原新形象、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研究
自媒体情势下的影响力构建
张福平, 陈皓
2015, 16(2): 26-3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6
摘要:
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传播无处不在的全民织网时代已经来临,自媒体业已成为聚合社会资本的新平台,做好自媒体策展有利于增加社会资本:自媒体以其承载的观念、品位促进参与式互动,会形成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的社群支持,进而形成向心力、渗透力,效益溢出则可使威权延展。也就是说,自媒体影响力源于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的社群支持。因此,自媒体要想形成一定影响力,关键在于让人融入与分享,应做好受众定位,分析用户特征与接受心理,以适当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上载内容,以便增加认同度与分享率,促进社群集聚与圈层传播。比如传播频次要适当,内容选择要独具特色,注意用创意赢得话语权,让视觉融入内容,打造"圈子",发展定制阅读等。
浅析高校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引导路径
虎业勤, 孙宁
2015, 16(2): 31-34.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7
摘要:
随着微博的流行,当代大学生逐渐对高校微博产生极大的兴趣,高校微博已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新阵地和主阵地。与其他微博相比,高校微博具有使用时间零星化、群体互动性较强、内容原创性高、兴趣点较集中的特点。高校微博是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导火索"、不良情绪发泄的新渠道、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要利用高校微博,提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可着力于提高对微博的重视力度,及时回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组建特色微博团队等。
社会学
“三明医改”模式可以复制吗?——兼与钟东波先生商榷
代志明
2015, 16(2): 35-38.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8
摘要:
三明医改"因推行年薪制等举措而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钟东波先生对"三明医改"尤为推崇,认为"三明医改"既具备"三个普遍性",又有明白的医改当家人,完全可以推广到全国。本文对钟先生的观点不敢苟同,并提出以下质疑:年薪制可以解决公立医院的逐利问题吗?只有公立医院才具有公益性吗?"三明医改"的过度"控费"行为合理吗?医生参与"三明医改"了吗?政府的公立医院改革成本分担责任问题解决了吗?由于"三明医改"所倡导的政府强势介入医疗服务的政策导向背离了国际医疗改革的大势,再加上"三明医改"回避了改革成本的合理分担及医生的改革参与权等问题,因此,"三明医改"模式难以在全国推广。相应地,将竞争机制引入医疗服务领域、让医生参与医改的全过程、政府来承担公立医院的改革成本、构建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或是推进医改的可选路径。
试论明清晋商公益伦理思想
赵海涛, 胡海桃
2015, 16(2): 39-4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09
摘要:
公益伦理的核心立足于公共利益和众人福利,但是可以有一定的物质或精神诉求。晋商公益伦理大体可分为商捐官用、宗亲慈恤和乡友济困三大类。从晋商群体从事的各类公益活动中可以看出,晋商公益伦理具有习儒者较为热心公益、特别照顾受助者尊严、注重周济的可持续性、受善恶报应思想影响等一些共性特征。晋商公益伦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山西本地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晋商的公益救助对象从宗亲到邻里路人,从平民百姓到官宦皇族,晋商与上中下层民众都保持了良性互动,既拥有了财富,又赢得了社会名望与地位,还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民风淳化。这对建构现代商业公益伦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乡村社会与治理
集市:传统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以胶东P市为例
徐京波
2015, 16(2): 43-4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0
摘要:
在传统乡村社会里,对农民而言,集市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生活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赶集路上的交往。这种跟同村的路伴儿或集市路上偶遇的熟人交往,既巩固了原有的熟人关系,又扩大了原有的社交范围。二是集市上的社会关联与人际交往。除趁赶集走亲访友外,村民通过固定市场交易还会建立起一种半熟人关系,这种交往甚至会延伸为在生活上的互助。三是茶铺资讯传播与休闲。茶铺为赶集的村民歇脚提供了方便,也满足了人们听闻信息、交流和闲玩等需要。可以说,集市作为跨出村界的基层市场社区的存在,有利于区域社会的整合。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应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乡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文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使日趋衰微的集市恢复其社会功能,以缓解乡村社会关系所面临的危机。
浸润于民族政治文化中的村民自治研究——基于对贵州苗族地区D村的实证调查
赵超, 张静
2015, 16(2): 48-5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1
摘要:
村民自治是保持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和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然而,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与主流政治文化相异的民族政治文化深刻地制约着村民自治的运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其对村民自治体系的合法性、村民自治体系的输入和村民自治体系输出的影响。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必须注重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加对村民自治体系的输入,吸收民族政治文化的合理内核、提高村民自治体系的合法性,强化国家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增强民众的权利意识和国家意识。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加快推进新村融合的对策与建议——以浙江省仙居县行政村规模调整为例
王丽琴, 王凯元, 张光彩
2015, 16(2): 53-5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2
摘要:
行政村规模调整不仅意味着政治空间的重组和经济基础的转变,还将带来传统村庄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的变迁。选取浙江省仙居县作为个案调查对象,通过对其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村庄类型、村庄内社会基础的差异及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考量发现,其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村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干群思想上尚未真正合并统一,集体"三资"尚未真正融合,新村建设规划尚未作相应合并调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配套。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如下举措以加快推进新村融合,巩固和扩大行政村规模调整成果:一是创新财务机制,加快"三资"融合步伐;二是充分尊重民意,合理调整新村规划;三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破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四是重视离职村干部作用,引导新村班子树立"新村一盘棋"的工作理念。
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省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的战略举措研究
何泽军
2015, 16(2): 58-6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3
摘要:
河南省食品工业已经由"量"的积累迈入"质"的提升的发展阶段。河南省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对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应对消费需求变化、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是:规模较大但效率不高,集聚初显但结构不优,贡献较大但开放度不够,环境良好但创新不足。因此,要提升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质量,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大战略、大举措:实施产业链带动战略,提高发展效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升产业价值;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蓄发展潜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人口红利视角下的河南省女性人力资本开发研究
翟文婧
2015, 16(2): 63-66.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4
摘要:
提升女性劳动人口比重和人力资本存量能够大幅度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现实已基本形成,城镇从业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也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河南省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低于男性人力资本存量,妇女职业生涯具有的非连续性特点造成的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下降,以及女性人力资本的市场收益率低于男性等问题,使女性人力资本开发受限。因此,应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形成有利于女性职业发展的环境;完善和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补充女性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女性劳动力人口质量;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不断加大河南省女性人力资本开发力度。
传承创新背景下郑州市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问题研究
梁丹, 尹郑刚
2015, 16(2): 67-7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5
摘要: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其培育和塑造是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郑州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但由于其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缺乏核心的城市文化品牌,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郑州市应依托区域多元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名人故里等文化品牌,使之形成体系,并从政策、组织、资金、营销、人才等方面予以保障。
经济与管理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路径探析
王萍
2015, 16(2): 73-7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6
摘要:
非营利组织具有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利他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政府和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为打破外部环境、内部管理和社会公信力等因素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制约,提出可通过强化商业化营销理念、构建共同愿景、构筑战略合作联盟、完善监督体制和建立激励机制等路径,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线品牌社群中公民行为对社群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婷婷
2015, 16(2): 78-83.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7
摘要:
从社会资本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线品牌社群公民行为对社群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是通过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与关系维度相互作用这一机制来实现的。企业应当建立和支持在线品牌社群的发展,并通过与社群成员的互动交流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促进社群成员积极实施其公民行为;提高在线品牌社群成员对于社群社会资本的感知,以提高在线社群成员的社群认同和品牌忠诚度。
完善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探析
李方
2015, 16(2): 84-8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8
摘要: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绩效激励创新,约束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留住人才,稳定企业员工队伍。我国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时面临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市场存在弱有效性、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法律法规限制等障碍。为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税收、薪酬管理制度,借助股权激励优势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联合。股权激励对企业发展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其有效实施能够充分发挥股东和员工的工作潜能,促进企业发展与股东价值的双向增值。如何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对健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的良性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国语与跨文化交际
论《道德经》英译的文化自觉意识
李磊
2015, 16(2): 88-91.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19
摘要:
《道德经》博大精深,思想深邃,蕴含中国文化精神。《道德经》版本的多样性及其阐释的不确定性使得其"译"彩纷呈。费孝通提倡的文化自觉理念,为翻译理念的铸造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它要求译者首先要对《道德经》有"自知之明",其次要对英语世界文化环境有透彻的了解,最后就是要有文化自信。对《道德经》三次英译高潮的代表性译本的研究表明,《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旅行以基督化开始,先是发展为"文字翻译",而后步入"文字翻译"与"文学翻译"并举阶段。在这一历程中,《道德经》与西方文化由不平等对话逐渐发展为平等协商。《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飞散过程就是文化自觉翻译理念逐渐发展为译界主导理念的过程。文化自觉翻译理念有助于推动以《道德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英文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语步对比分析
王润杭
2015, 16(2): 92-95,10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20
摘要:
语步分析作为体裁分析和体裁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论文摘要的重要手段。从语步分析角度出发,选取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和EBSCO外文期刊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各38篇,采用Swales的IMRD四语步模式和CARS三语步模式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统计、对比,发现:中文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与英文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数量和语步组织结构大体相似,但中文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在语步组织结构和各步骤的运用上仍需要再提高,可以参照和借鉴英文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组织结构和步骤的写作习惯以适应学术成果的国际化要求,并根据论文撰写者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方便中国学者的理解。中文经济类论文英文摘要撰写还应该注意:句子数量以7~8句为宜;语步的数量以四语步为主;CARS三语步模式各步骤的合理运用等。
高等教育
教师领导力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机制研究
涂乙冬, 俞悦
2015, 16(2): 96-100.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21
摘要:
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利用其职位所赋予的权利和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去影响教学活动中的相关者,组合多种教学方法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善教学效率和效能的一种能力和影响过程。从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分析教师领导力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机制发现,教师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可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和学习自我效能;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可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回报感,从而促使其努力学习;教师通过创造认同感可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因此,应注重教师领导力的建立、培训和开发工作,高校教师则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尊重、信任、关爱和支持大学生,重视塑造大学生的认同感,从而充分发挥教师领导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任成金, 杨洪骞, 李之鹏
2015, 16(2): 101-107.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22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面临着知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工作方式时代化等新的挑战,出现了价值感缺失、职业道德取向出现偏离、育人方式出现偏差等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信仰上出现多元化,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价值观上突出自我,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考试作弊现象突出,诚信道德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道德准则与构建的基本内容要素。因此,辅导员应注意自我教育、率先垂范,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应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通过尊重辅导员主体地位、关注辅导员价值诉求、完善道德评价标准等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安排;社会则应积极营造辅导员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倡导职业平等,加大辅导员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从而促进提高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建设。
中美外语教育现状比较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吴进善
2015, 16(2): 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5.02.02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外语教育成果显著,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回顾中美两国外语教育发展的历程,从外语教育的政策与规划、课程标准和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外语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政策研究不足、规划高度不够,课程标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过度西化等弊病。因此,应加强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制定目标明确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加大外语课程标准改革力度,出台科学的、系统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加速外语教学的本土化进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外语教育模式。